July 29, 2011

倒帶人生.如果

突然回想起四年前,大學公佈JUPAS收生結果的那個早上。

前一夜我失眠,早上不願起床。友人一早起身在電腦面前等,但我沒有這個打算,心想我其實也沒有甚麼好緊張,反正都是A2。直到有人早上十時許打電話過來循例關心一下我,我才爬起床上網看結果。

然後故事順時序的接續就是浮浮沉沉的大學四年生活。

只是四年之後的今天,我在想,如果當天不是A2,而是去了外國,那我的人生又會變得怎麼樣。那年曾經有過一個機會放在眼前遠走高飛,只是我沒有嘗試爭取,當時也有太多的顧慮。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自己好愚蠢。尤其是自己去過那裡做半年交換生之後,我實在好想在那裡留下來。或者我可以在那個地方得到更多東西,成就一個不一樣的我。

但錯過就是錯過,而且我也明白去那邊讀幾年書跟去玩半年的感覺應該完全不一樣。遊學,可以忘掉一切盡情快樂;但腳踏實地的生活,總有很多挫折很多煩惱。或者如果當時我真的一個人去外國讀書,換來的又未必是甚麼快樂的體驗。「一個不一樣的我」,也可能向負面的方面走。當然,我也會錯過很多後來在香港這幾年遇到人和事。兩個選擇,完全是兩條不一樣的路。我錯過了的那班機,大概也會帶我到一個有得必有失的國度。世事始終不會完美。

好多如果,好多回想,好多假設。有朋友跟我說過:「可以後悔,可以回望,只是一次就好。」所以我把這些沒甚麼人知道的小事正式地寫下來,就當是一次回望,以後的生活,就應該活在當下。

July 28, 2011

盧廣仲.慢靈魂

憑著對盧廣仲的好感,六月初去了看他的紅館演唱會。看完當晚的表演之後,簡直是愛上了這個大男孩。然後在台灣買了深得我心的《100種生活》,回港之後發覺好難找到其他專輯(或者都以炒賣價發售),於是趁著《慢靈魂》推出,一口氣訂了所有大碟。我想,下次我會再訂齊EP跟Single…


回到《慢靈魂》。本專輯好多歌其實在未發佈前都在紅館或各大Live Show唱過了,Youtube也一一收錄,雖稍欠新鮮感之餘,但還是一張我很喜歡的專輯。尤其是點題作《慢靈魂》,要寫的不就是我想追求的生活麼?
太多的困惑 我不想懂 
我只想要慢慢飛
原諒我的慢靈魂 會不會跟不上你的世界

寫的是在這個走的很快的世界裡頭,那些想慢慢走的人的一點掙扎。這些人努力地去找尋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卻發覺這個世界沒留下多少空間與機會給自己。很明顯,最近我也在徘徊於這種掙扎之中,所以才如此偏愛這歌。

盧廣仲的歌總是常用一種輕鬆的節奏與編曲,去平衡歌詞的哀愁與苦澀。配上他總是讓人快樂的歌聲,或者我也應該去努力感受正能量的那一部分,而不是執迷於那種失落。By the way,這專輯我覺得唯一一個缺陷就是沒有收錄《陪我去青康藏高原》呀…不是也很配合《慢靈魂》這主題嗎?唯有等下一張專輯啦。


再也聽不到任何的壞消息 只有你
我們張開雙手在這一望無際的綠和你
謝謝你陪我 一路走到這裡
雖然太陽大 會被曬傷要小心
就閉上眼睛 跟著我深呼吸 呼吸
有沒有 吸到氧氣

July 20, 2011

氣質與隨便。

最近看書的領悟。

慢慢確信穿衣服要穿得合適稱身,要有屬於自己的氣質。而這句如斯玄妙的廢話,最實質的影響就是我漸漸討厭穿T恤,尤其是白色的Tee。無他的,本來在下就不是甚麼型男(甚至可說是胖子),穿起白Tee短褲走上街感覺就是普通得毫無特色,所以凡有約的時候,我站在衣櫃前總要花十分鐘左右去想想到底穿甚麼衫然後又想有甚麼感覺。

但無人約又要外出的時候嘛,我就變得很隨便。很多時都會一個人在外或逛街或游泳,而很多時候我都身處旺區,但在下就是懶骨頭一名,只要應該沒人發現的話,思考「襯衫」這個過程就可免則免。話雖如此,我總不會隨機伸手入衣櫃抽一件衫一條褲出來穿上便是,還是要挑選一下。只要不會過份暴露我身型的弱點,有時候我真的不太理會身上的襯色是如何奇怪。最常見的,就是全淺色、全黑色之類。

當然這些時候,走上街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寧願撞車都不要給熟人撞到我啦。說到底,我還是很介意人家的看法。

好了,寫這篇的意義是甚麼?沒甚麼,只是想表達我是一個很矛盾很混亂的人。

July 18, 2011

寫下去?

話說這個沒事幹的星期日寫完了兩篇較長的文,按下Publish的一刻真的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有看的都知道了,本Blog近月浮浮沉沉,學業繁重的時期過了以後,其實都沒有甚麼改善跡象,勉強維持一月兩三篇,大概就是寫字的感覺好像回不來一樣。

寫字有如運動,一直有當成習慣的話,一天一次都不成問題,但懶惰太久的人,一下子要寫,就是很吃力。我不知道之後還有沒有動力去維持「經常都寫字」的感覺,但只是現在這刻,一次過寫了三篇,真的有點用力過度,呼吸困難的感覺。

July 17, 2011

閱讀不過是One Night Stand。

買書才是我的習慣。

的確,購物於我就如進食,一天不購物不會死,但會患得患失,無精打采。本人最愛買最常買的東西有三,排名分先後:衫、書、CD/DVD。買回來的衣服只會有3%從未穿過,但買回來的書只有30%屬於看完/看過/在看的類別。因為我雖然會看書,但我真的不那麼狂熱。甚至有好一堆書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寫甚麼,純粹看過簡介,覺得主題還算有趣就點下「Add to Cart」。那堆書,送到家中以後,除了第一天循例揭一下以後,可能直到現在我也沒揭過第二次。所以結論是,我只是Impulsive Purchase主義的忠實信奉者。

而且,生活迫人,香港人哪有那麼多時間看書?不是說香港人真的日理萬機到沒有時間消遣,只是現在很多人想消遣也只是會埋頭在自己手上的Smartphone吧,也算是日理萬「機」呀。我不會衝出來說我與眾不同到一個人坐車不會用手機上網,我還是很愛用Google Reader、Whatsapp的電腦沉迷者。但若果心情許可,有點精神不會太累,我現在外出的時候還是很習慣帶一本書外出,坐地鐵看膩了Google Reader還是可以看一下傳統的白紙黑字。

生命中有些書可以千辛萬苦才看完三份之一,然後最後覺得還是「唔係好掂」於是擱在一旁;但有些書卻可以讓我回到中學時那種閱讀的拼勁,想把所有其他東西都暫時不理會,一口氣讀完才算。最近期的一本,是今天一口氣讀完的《穿Kenzo的女人》。上星期才買回來,早幾天趁空閒看了40%,然後趁今天是一個沒人理會的星期天,就把餘下的一次過看完。

只能說,這真的是一本奇書,近三十年前寫的故事,原來今天看起來也一點不過時,男男女女還是老樣子,證明這個香港也真的沒進步過多少。

一路在讀,從一開始欣賞文筆中的精妙金句,到後期的純追看劇情,大概都是讀小說一種很自然的過程。當然我相信若果要我如蘭開夏道一樣,一週看一篇,我想我還是會有心情咀嚼的,但一個下午看完六七十篇,就不容易還有心情去細味了。我想,日後重看這本書還是隨手翻到隨意的一個故事慢慢讀,比起這樣「追小說」來得好。

正如標題一樣,閱讀就如One Night Stand,「慢慢來」只適用於最初的時候,進入大直路的時候…誰還有興趣「小心翼翼仔細品嚐」呢?



人生。

活了廿多年,才發現我人生要處理的重大問題,都是來自家庭。

原來原來,要是硬套一個二元論在我身上,我的生活取向是偏向於父親那一邊。縱然我討厭他,也自少被我娘教育不要像他一樣。

這就很像生命樹的故事一樣,有時候自以為堅持「不要甚麼」,長大了以後偏偏就得到了那個「甚麼」(也可以參考那個Law of Attraction)。越是想擺脫父親的陰影,但最後發現永遠都擺脫不了。

好了,經過那麼多年的學校教育,經歷過歐洲的文化衝擊,我選擇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然而這生活方式暗暗地又跟我父那討人厭的生活有點相像。我自覺有我的獨特之處,我始終都不想學習那個人的生活。

只是我娘的概念有她的原因,但我也拒絕成為那樣的人。「努力,賺錢,買幾層樓,收租…」慢著,我想要的生活不是那麼樣啊。我只想「慢著」…

她又舉例叫我打一份工不夠,最好又做補習又兼職。但我只是想要一種自由與「放空」的生活啊。忙忙碌碌以後,到底我得來甚麼呢?

「好多錢,幾層樓」這個問題我想過了,錢多了,生活還是那樣的過,買的東西貴了,住的地方高級了,但你還是一隻社會上的螞蟻,螞蟻是不會欣賞自己擁有的東西的。但蟋蟀懂得去享受,縱然他沒擁有多少東西。

再者,現在香港普遍的年青人是不可能單靠自己努力買不了樓的啊。我自問不懂做生意,也不是金融界鉅子,這些自置物業的機會的機會率於我而言是零啊。

然後重點的議題來了,我自信養活我自己不成問題,要是有天遇到另外一個人可以一起生活,兩個人還是應該可以。但,我是堅決沒有將來的 — 我不想有下一代。所以甚麼「好多錢,幾層樓」既然我不會留給任何人,也就不再重要了。

受夠了這個畸型社會,也深知自己不會是一個好父親,所以沒有下一代,對我好,對社會都好。既然我預計自己就是那個家庭樹的最後一塊葉子,我的生活就很簡單,很自私。廿多歲的我,就是這樣計劃了我自己的人生。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