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10

就這樣過了一年。

一年前,我還是無憂無慮地過我喜歡的生活。我確信我喜歡自由,喜歡我行我素,縱然惹上很多麻煩,但我只想做我自己喜歡的事。


一年後,我到底會在甚麼地方,做怎樣的事,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還有沒有時間心機去寫字,還有沒有空閒與心情去拍照,那個人還會不會是現在的這一個我,我真的不知道。

我渴望堅持一些事情,但我知道世界都是如此的不合我意,也許一年後的我沒法抗拒「生活迫人」的無力感,也許我要放棄很多我堅持的事物。但我只希望,這個世界有些微小而美好的事情,總不會變。

我知道有時候,我還是一個很天真的人,相信那些不切實際的夢。

儘管就讓我繼續相信。

December 29, 2010

住家飯的快樂

其實我一直都不喜歡吃住家飯。至少,是我家的住家飯。

我想,所有的食物,都要配合環境跟心情,才能造就一種味道與感覺。往往是時間、人物與故事,去決定一種食物給人的觀感與印象。打個譬喻,去歐洲旅行的那段日子,有好幾個晚上因時間與交通行程問題,晚餐都要自行在旅館房間內解決,而我一早準備的東西,就是一包沖水即食的薯蓉粉。平價薯蓉的味道一句總括就是「淡口到X街」,有鹽的日子還好,沒有調味的時候,感覺比起監獄餐更差,尤其是夜深人靜,寒風陣陣,感覺有夠折墮。然後事隔多年,早陣子在超市買了幾盒即食薯蓉作宵夜用,某夜一放進口,聯想起的還是那些「淡口到X街」的窮苦日子。


住家飯之所以給人溫暖的感覺,因為「在家千日好」,也因為家庭生活和諧快樂,吃起來最平凡的飯菜會給你最大的滿足感。但並不是每個人的住家飯都如此快樂溫暖。至少我家的,不是。所以我寧願吃杯麵,寧願外出吃快餐,寧願吃西式的東西,這些外面的味道反而讓我聯想到更多的快樂時光,吃起來自有一種安穩的滿足感。我就是這樣,習慣了外面的味道。所以,當我有逃離在家用餐的機會,都會盡量逃離。

我就是,漸漸地習慣了離開這個地方。

December 28, 2010

冷熱之間

某個溫度只有個位數的下午,我在學校溫書,天氣太冷,於是跑下去買一杯熱可可去。很習慣地加上紙皮杯套隔熱,卻發覺跟我想要的不一樣:這種天氣,我應該需要熱可可杯身的熱力去取暖。然後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太習慣跟大部分的人都保持著一個距離,怎麼觸碰起來也是毫無冷暖感覺可言。在我看來,跟初相識的人保持距離是我的習慣,我也沒有意圖去讓我變得平易近人起來。但近來我意識到的問題是,當我想跟人建立更深厚的關係的時候,我覺得要控制那「溫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要麼就太冷,要麼就太熱。我有時對著一些朋友,天天相見,氣氛愉快,但我卻忽然會想到:到底我們之間有沒有問題?我會假設,如果換個場景設定,我們又能不能夠做好朋友?又或是對於另外一些朋友,感覺到大家還是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一下,但卻又不懂得「熱情起來」,於是彼此之間也停留在Hi Bye朋友的層面。

說到底,我只是一隻不善社交的原始動物而已。

December 26, 2010

那首在寂寞夜的歌

都是那些日子才開始愛上Jason Mraz。

飛往英國的那班機,播的是這首。

在寒夜的街頭,耳機播的也是這首。

一個人去旅行,在車上我還是聽著這首。

事過境遷,但一個人在夜裡,戴上耳機播著這歌,我又想起了那些寒夜,那些一個人在英國的日子。


Trying not to ask why...cause love is a mystery...

December 25, 2010

旅行、慢活

關於這次旅行,其實我由頭到尾都沒甚麼準備。

一個月前買了機票,出發前一天才收拾行李,然後只問了友人,我下機後應該怎麼跟她見面,然後就沒了。

既然是有「當地人」指引,我也不多作無謂的準備,到時候隨意揭著旅遊書,問一下那裡才好玩,那些地方怎麼去還不算遲。

我只是想慢慢來,反正我受夠了趕景點的日子了。

再者,風雪之下天意難料,準備得太多,到時候還是未必可以隨心所欲呢。

December 24, 2010

逃離香港的平安夜

這個平安夜,過得有點不一樣。從前的聖誕,都習慣在香港「行街食飯唱K睇戲」。今年,到一個冰天雪地去十幾天。在異地過2010/11的平安聖誕元旦去。

這趟旅程,只是想「有點感覺」。想暫時離開香港以後,在外地得到一點點的衝擊,或多或少有些得著就好。一個人在途上,希望能體會到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祝願大家愉快。

December 21, 2010

光與暗之間


這些日子我過得不好。我想要的都得不到,我有點沮喪。

我曾經很清楚自己想怎麼做,但我發覺這世界跟我的計劃之間,總是有點距離,有點障礙。

我又再次迷失。

我就像站在光與暗之間,分別很明顯,但我判斷不了我想要光明或是要黑暗。

或者就讓我一直停留在兩者之間,永遠都不去向前踏出第一步。

就讓我停在這裡。

December 15, 2010

最後的堅持

我只是覺得,每個人在做每一件事,總是需要賦予這件事一個目標,一點堅持,才算是把這件事跟自己連繫起來。不然的話,就是為了向別人交待而做事,那對於自己來說,甚麼好處都沒有。我不敢說我對我從小到大,經歷過的每件事都會用心做好,我不是超人,我也只能對我自己喜歡的事情負責任。至少,我在這件事上,很堅持自己。

人家都說我追求的東西毫無意義,過眼雲煙,幾年以後看起來,甚麼都不是;但別人又怎麼可以明白我的意義?這件事的本身,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種對名譽的追求,在其他人面前,這是一種勝利者的象徵。但我並不是追求這些虛榮。

我不愛跑步,但我很明白有些人只是純粹喜歡跑步中的感覺。就如這件事情上,我只是想把它完成,我只是「想跑完這段路」,卻沒有想過我與其他人之間作甚麼比較、分甚麼高下。我一直都很自我,你懂的。

哪管是毫無重要的堅持,我只是想繼續,試試看。

December 13, 2010

只是我太想完美。

話說早陣子想過要買的相機模型 135 Camera Kit,某天特地到九龍灣那邊買了下來,然後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去重拾砌模型的樂趣。某些連鎖店在賣百多元,但我這個只賣四十元,就是抱著「砌下都抵啦」的心態買來玩玩看。


從前在小學/初中時代,當時還沒有電腦,本人就是砌模型為樂。再次望到這些一塊塊的模型組件,很懷念那感覺。(嗯,上一次砌的那台相機組件不需要自己剪下來。)

跟上一次比較,個人比較喜歡大人之科學相機的經驗,因為在組合的期間,真的有學到跟了解到快門光圈和相機的結構。但這台呢,一邊跟著說明書拼湊著,無意之間就突然拼好了,但我還是不了解到底那個快門是怎麼樣運作的。


還有,上螺絲的時候真的挑戰人的耐性,上圖左邊的那顆螺絲,實物體積其實很小,半塊指甲的長度也不夠,要把螺絲準確地放進那位置,然後再用螺絲起子鎖好,整個過程花了我十分鐘。

最後想說的是,當我把它完成以後,準備上一卷底片測試的時候,才發覺它有一點瑕疵,就是那個我不能理解的快門,某些情況之下打開了就不懂得關掉,可以說是會變成B快門,但這個B快門,是不知道怎麼才可以關掉的。如果一直都關不了快門,底片都會一直在曝光,過一張片之後還是會繼續曝光,由此推論,整卷底片都會報銷了。嘗試過修復這問題,但問題是整部機已經拼好了,不可能再拆開再拼回來。

因為我承受不了這缺陷,於是拼好以後完全沒有打算用。但,又心癢癢想看一下那廣角+暗角的效果,於是呢,就連一卷底片,把相機送給朋友,任他隨意玩玩看好了。嗯,總之不要向天垂直拍的話,我想應該不會很容易出現卡住快門關不掉的問題吧。

題外話:近來有個面書上的朋友,說自己「玩Lomo」,裝作自己很了解這文化似的,但事實上也只是停留於iPhone App Effect和後製的層面。


嗯,我想說的是:拍照用Lomo Effect是沒問題啦,只不過當自己拍真的Lomo照呢,個人就覺得有點像「副學士扮大學生」啦…我始終覺得菲林的那種期待、驚喜與意外,是Lomo裡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啦。反而那種隨處可見的青綠色調+暗角,只是一種額外的效果而已。

December 08, 2010

十二月。

這樣又過了一年。一個學期。


開學到現在,行事曆排得密密麻麻,開學時候本以為一星期有兩天Day-off,誰料到最後還是每天準時十時半回校。曾經以為可以每星期有兩天趁空檔去游泳或健身,但跟友人一起過的日子,在嘻嘻哈哈中,眨眼間就過去了。

回望這幾個月校園裡的快樂,雖然不至於十分充實或有著甚麼積極意義,但人生就是應該有著這些安穩的時日,不需要改變,不需要風浪,甚至沒有難忘的經驗或回憶。只需要在你日後,累了的時候,偶然還是可以想起,從前那些簡簡單單的日子,確實存在過,就已足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