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10

就這樣過了一年。

一年前,我還是無憂無慮地過我喜歡的生活。我確信我喜歡自由,喜歡我行我素,縱然惹上很多麻煩,但我只想做我自己喜歡的事。


一年後,我到底會在甚麼地方,做怎樣的事,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還有沒有時間心機去寫字,還有沒有空閒與心情去拍照,那個人還會不會是現在的這一個我,我真的不知道。

我渴望堅持一些事情,但我知道世界都是如此的不合我意,也許一年後的我沒法抗拒「生活迫人」的無力感,也許我要放棄很多我堅持的事物。但我只希望,這個世界有些微小而美好的事情,總不會變。

我知道有時候,我還是一個很天真的人,相信那些不切實際的夢。

儘管就讓我繼續相信。

December 29, 2010

住家飯的快樂

其實我一直都不喜歡吃住家飯。至少,是我家的住家飯。

我想,所有的食物,都要配合環境跟心情,才能造就一種味道與感覺。往往是時間、人物與故事,去決定一種食物給人的觀感與印象。打個譬喻,去歐洲旅行的那段日子,有好幾個晚上因時間與交通行程問題,晚餐都要自行在旅館房間內解決,而我一早準備的東西,就是一包沖水即食的薯蓉粉。平價薯蓉的味道一句總括就是「淡口到X街」,有鹽的日子還好,沒有調味的時候,感覺比起監獄餐更差,尤其是夜深人靜,寒風陣陣,感覺有夠折墮。然後事隔多年,早陣子在超市買了幾盒即食薯蓉作宵夜用,某夜一放進口,聯想起的還是那些「淡口到X街」的窮苦日子。


住家飯之所以給人溫暖的感覺,因為「在家千日好」,也因為家庭生活和諧快樂,吃起來最平凡的飯菜會給你最大的滿足感。但並不是每個人的住家飯都如此快樂溫暖。至少我家的,不是。所以我寧願吃杯麵,寧願外出吃快餐,寧願吃西式的東西,這些外面的味道反而讓我聯想到更多的快樂時光,吃起來自有一種安穩的滿足感。我就是這樣,習慣了外面的味道。所以,當我有逃離在家用餐的機會,都會盡量逃離。

我就是,漸漸地習慣了離開這個地方。

December 28, 2010

冷熱之間

某個溫度只有個位數的下午,我在學校溫書,天氣太冷,於是跑下去買一杯熱可可去。很習慣地加上紙皮杯套隔熱,卻發覺跟我想要的不一樣:這種天氣,我應該需要熱可可杯身的熱力去取暖。然後我想到了我自己。


我太習慣跟大部分的人都保持著一個距離,怎麼觸碰起來也是毫無冷暖感覺可言。在我看來,跟初相識的人保持距離是我的習慣,我也沒有意圖去讓我變得平易近人起來。但近來我意識到的問題是,當我想跟人建立更深厚的關係的時候,我覺得要控制那「溫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要麼就太冷,要麼就太熱。我有時對著一些朋友,天天相見,氣氛愉快,但我卻忽然會想到:到底我們之間有沒有問題?我會假設,如果換個場景設定,我們又能不能夠做好朋友?又或是對於另外一些朋友,感覺到大家還是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一下,但卻又不懂得「熱情起來」,於是彼此之間也停留在Hi Bye朋友的層面。

說到底,我只是一隻不善社交的原始動物而已。

December 26, 2010

那首在寂寞夜的歌

都是那些日子才開始愛上Jason Mraz。

飛往英國的那班機,播的是這首。

在寒夜的街頭,耳機播的也是這首。

一個人去旅行,在車上我還是聽著這首。

事過境遷,但一個人在夜裡,戴上耳機播著這歌,我又想起了那些寒夜,那些一個人在英國的日子。


Trying not to ask why...cause love is a mystery...

December 25, 2010

旅行、慢活

關於這次旅行,其實我由頭到尾都沒甚麼準備。

一個月前買了機票,出發前一天才收拾行李,然後只問了友人,我下機後應該怎麼跟她見面,然後就沒了。

既然是有「當地人」指引,我也不多作無謂的準備,到時候隨意揭著旅遊書,問一下那裡才好玩,那些地方怎麼去還不算遲。

我只是想慢慢來,反正我受夠了趕景點的日子了。

再者,風雪之下天意難料,準備得太多,到時候還是未必可以隨心所欲呢。

December 24, 2010

逃離香港的平安夜

這個平安夜,過得有點不一樣。從前的聖誕,都習慣在香港「行街食飯唱K睇戲」。今年,到一個冰天雪地去十幾天。在異地過2010/11的平安聖誕元旦去。

這趟旅程,只是想「有點感覺」。想暫時離開香港以後,在外地得到一點點的衝擊,或多或少有些得著就好。一個人在途上,希望能體會到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祝願大家愉快。

December 21, 2010

光與暗之間


這些日子我過得不好。我想要的都得不到,我有點沮喪。

我曾經很清楚自己想怎麼做,但我發覺這世界跟我的計劃之間,總是有點距離,有點障礙。

我又再次迷失。

我就像站在光與暗之間,分別很明顯,但我判斷不了我想要光明或是要黑暗。

或者就讓我一直停留在兩者之間,永遠都不去向前踏出第一步。

就讓我停在這裡。

December 15, 2010

最後的堅持

我只是覺得,每個人在做每一件事,總是需要賦予這件事一個目標,一點堅持,才算是把這件事跟自己連繫起來。不然的話,就是為了向別人交待而做事,那對於自己來說,甚麼好處都沒有。我不敢說我對我從小到大,經歷過的每件事都會用心做好,我不是超人,我也只能對我自己喜歡的事情負責任。至少,我在這件事上,很堅持自己。

人家都說我追求的東西毫無意義,過眼雲煙,幾年以後看起來,甚麼都不是;但別人又怎麼可以明白我的意義?這件事的本身,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一種對名譽的追求,在其他人面前,這是一種勝利者的象徵。但我並不是追求這些虛榮。

我不愛跑步,但我很明白有些人只是純粹喜歡跑步中的感覺。就如這件事情上,我只是想把它完成,我只是「想跑完這段路」,卻沒有想過我與其他人之間作甚麼比較、分甚麼高下。我一直都很自我,你懂的。

哪管是毫無重要的堅持,我只是想繼續,試試看。

December 13, 2010

只是我太想完美。

話說早陣子想過要買的相機模型 135 Camera Kit,某天特地到九龍灣那邊買了下來,然後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去重拾砌模型的樂趣。某些連鎖店在賣百多元,但我這個只賣四十元,就是抱著「砌下都抵啦」的心態買來玩玩看。


從前在小學/初中時代,當時還沒有電腦,本人就是砌模型為樂。再次望到這些一塊塊的模型組件,很懷念那感覺。(嗯,上一次砌的那台相機組件不需要自己剪下來。)

跟上一次比較,個人比較喜歡大人之科學相機的經驗,因為在組合的期間,真的有學到跟了解到快門光圈和相機的結構。但這台呢,一邊跟著說明書拼湊著,無意之間就突然拼好了,但我還是不了解到底那個快門是怎麼樣運作的。


還有,上螺絲的時候真的挑戰人的耐性,上圖左邊的那顆螺絲,實物體積其實很小,半塊指甲的長度也不夠,要把螺絲準確地放進那位置,然後再用螺絲起子鎖好,整個過程花了我十分鐘。

最後想說的是,當我把它完成以後,準備上一卷底片測試的時候,才發覺它有一點瑕疵,就是那個我不能理解的快門,某些情況之下打開了就不懂得關掉,可以說是會變成B快門,但這個B快門,是不知道怎麼才可以關掉的。如果一直都關不了快門,底片都會一直在曝光,過一張片之後還是會繼續曝光,由此推論,整卷底片都會報銷了。嘗試過修復這問題,但問題是整部機已經拼好了,不可能再拆開再拼回來。

因為我承受不了這缺陷,於是拼好以後完全沒有打算用。但,又心癢癢想看一下那廣角+暗角的效果,於是呢,就連一卷底片,把相機送給朋友,任他隨意玩玩看好了。嗯,總之不要向天垂直拍的話,我想應該不會很容易出現卡住快門關不掉的問題吧。

題外話:近來有個面書上的朋友,說自己「玩Lomo」,裝作自己很了解這文化似的,但事實上也只是停留於iPhone App Effect和後製的層面。


嗯,我想說的是:拍照用Lomo Effect是沒問題啦,只不過當自己拍真的Lomo照呢,個人就覺得有點像「副學士扮大學生」啦…我始終覺得菲林的那種期待、驚喜與意外,是Lomo裡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啦。反而那種隨處可見的青綠色調+暗角,只是一種額外的效果而已。

December 08, 2010

十二月。

這樣又過了一年。一個學期。


開學到現在,行事曆排得密密麻麻,開學時候本以為一星期有兩天Day-off,誰料到最後還是每天準時十時半回校。曾經以為可以每星期有兩天趁空檔去游泳或健身,但跟友人一起過的日子,在嘻嘻哈哈中,眨眼間就過去了。

回望這幾個月校園裡的快樂,雖然不至於十分充實或有著甚麼積極意義,但人生就是應該有著這些安穩的時日,不需要改變,不需要風浪,甚至沒有難忘的經驗或回憶。只需要在你日後,累了的時候,偶然還是可以想起,從前那些簡簡單單的日子,確實存在過,就已足夠。

November 30, 2010

明年,今日?

大學裡頭,大多數的朋友都畢了業。明年就輪到我。

我看著友人不亦樂乎地每個週末都去不同的地方拍照,然後上載到面書去,看起來他們真的很享受這過程(天,我看了百幾二百個朋友的畢業照看了一整個月,每天都有人上載或被Tag)。於是我想到我自己,到底我有沒有這種動力興致勃勃地去為了畢業這件人生大事去拍照留念呢?


其實我這樣提出了這個問題,顯然我根本沒有甚麼「喜悅之情」。當然我會拍照啦,但程度只限於向眾人交待完就算,絕不會想影完又影。畢竟,我是一個很怕麻煩的人。這些「企企定擺Pose」的工作,我從來都不喜愛。

然後,大學畢業對於個人來說,不過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畢業典禮踏上台的一刻,我大概不會有甚麼高興的感覺。的確這個年頭,大學畢業這件事的本身,對於很多人而言都再不是甚麼「成就」。至少我不認為,庸庸碌碌地過了三年,沒有付出過,算是一門成就。

而我,還在為了一些無謂的目標,去努力投入,去證明自己,這些年來,我不是白過。

逆向思維之為做而做

忙完了本學期最麻煩的Project,學期最後一天還要交一份Report,簡單來說就是二選一的建議書,四個人才寫兩三版紙,算是相對上很容易的事吧。

討論到內容怎樣寫,有人主張先選了其中一個定案A,然後才倒過來想想應該怎麼鋪排,去堆砌到整份建議書能有利地偏向A的一邊。我聽起來第一個感覺是:很反智。第二個感覺是:為交功課而做。


的確最初我有點不滿意這念頭,這種為做而做的方法很不符合本人的原則與個性。但再想想看,其實,就是本人一直都太習慣自己的原則,慢慢變得太固執,也忽略到在現實環境之下,其實好多事都是「為做而做」的。

這些事其實我在上班的時候也做過很多,「交差」的本質就是為了「滿足一兩個人」和「把事情盡快解決」。才過了幾個月,我就忘掉了這些生存之道。看來大學實在讓人感到太自由自在。這份功課嘛,其實我最主要的怨言是:快點分工然後動手寫吧…

關於畢業旅行,我想說的是…

身邊的同學開始談論這回事。

友人提及到想去「東歐」/「歐洲」,其實這很吸引我,但細聽大家的期望,我卻有點卻步。

「一定要去捷克,一定要去布拉格!真係好靚…」嗯,我對於布拉格這個地方印象還算很好,重回布拉格也是可以,但提及到如果覺得一個地方「靚」而想去,個人認為這不應該屬於布拉格。再者,就算到時候去到了布拉格,友人真的很滿意,覺得這真是一個「好靚」的地方,那又如何呢?在河畔大叫「布拉格真係好靚呀」一小時麼?


我想,這種旅伴與我期望之間,有一點點差距。說到底,「因為一個地方靚就想去」,對於我而言,這不是一個旅行的理由,因為「靚」完第一眼之後…之後會怎樣呢?我想的是,風景照拍下了幾百張之後,最後也不會長留在你心中的。

我不是想否定別人的價值觀,只是想肯定自己的想法而已。我說過,再去歐洲旅行,我不會再妥協太多。

November 29, 2010

不見天日的校園生活。


的確,一邊上學一邊寫Blog對我而言是難事,連功課都不想交,工都不想報的時候,甚麼寫字的動力都慢慢被磨滅了。

終於都在生日前一晚完結了可怕的Project,為了這個Project,全組人一整個星期都把Lab當成了家,有事到Lab,無事也到Lab,好幾個組員都在那裡通了宵。只是我恰巧有點感冒,才可以回家養病休息(雖然回家還是要做到凌晨),身體勉勉強強總算捱得過這星期。


在Lab的日子真的不好受,為了要支持眾人撐下去,零食汽水少不了。我很能抗拒薯片,但無糖可樂卻是喝了一罐又一罐。雖然說是零脂肪零熱量,但我對於無糖可樂的想法是:既然它甚麼都沒有,那到底它是甚麼組成的呢?一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多喝始終會有損健康。雖然我這麼想,但這星期以來,我估計罐裝連杯裝的無糖可樂(餐廳或快餐店),至少喝了十罐的份量以上…

不經不覺又快到了學期完結,日子過得真快。對於未來,我還是看不清。

November 27, 2010

這些年來。


還是老問題,我今年到底幾多歲,一時間我答不出來。我想,應該是廿二。

廿二歲,到底是一個應該繼續自由,還是要滿足別人期望的年紀?

從前有想過「不想活那麼久」這些古怪的念頭,過了人生最快樂的廿多個年頭,最好就天降橫禍身患絕症世界末日死了算。就有如足球比賽一樣,一兩場的勝利很容易,但整個球季都要為冠軍而奮鬥努力,很難熬。二十歲後的人生就是充滿麻煩,而我,很怕麻煩。

我忍受過失敗挫折感覺很不好受。但時間慢慢過去,人來人往,原來只要我不去想麻煩,簡簡單單,短視一點,也未嘗不是好事。這場贏了,盡情開心就好,下一次輸了,倒頭大睡便算。懶得去計未來還有多少路要走,這大概是我這一年以來的生活方式

我知道我不能逃避很久,不過無論如何,

生日快樂

November 17, 2010

記一件小事去證明我是一個窮人。

近來忙得不知所謂,唯有趁這僅有的空檔就上來這邊寫幾句。標題指的「窮人」,英文:Poor Guy也。

話說有時候我真的很賤。

某個社會學的課堂在研究Embarrassment,Prof.叫我們在匿名問卷上寫上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尷尬經歷。這種匿名問卷遊戲玩過好幾次,大家都很清楚是怎麼玩的:每個人寫好自己的那份,交出去,再由Prof.隨意派到每個人手上,於是學生都不知道手上這份是誰寫的,然後再由Prof.抽樣叫學生讀出手上這份資料出來。這麼做就避免了自己讀自己資料的尷尬。

其實我好幾堂抽到的那些都是很無聊的資料或故事,又或者隨意寫兩隻字就交出來的行貨。難得在這個題目上我抽到了一份挺好玩的,然後就主動地舉手讀出來。說到底這個尷尬故事不過是:「慈母偶撞破孝子在房看AV」這種網路流傳過九萬次的經歷而已,不過在課堂上分享,總是可以引來一陣陣笑聲。我就是想為這課堂添加一點生氣。然後呢,事後我也把這個故事跟好些同學、朋友都分享過。我知道,我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賤。

但意料不及的是,Prof.把這個故事做成了其中一條Mid-term題目,當下我一邊暗笑,一邊在想:如果當事人的故事是真的,又如果他當天在我「朗讀」的時候,把我點了相,到底我會不會被斬呢?

無論如何,我想我還會是一個很沒口德的人,本性難移。你看,你都知道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了。

November 11, 2010

甚麼都不懂。

與一些朋友的關係,當我意識到已經一去不回的時候,我總是無法避免地去回想到底是我走錯了哪一步,做錯了甚麼事才有今天的結果。

有時候我很了解問題的所在,一下子就知道轉捩點在哪裡。我重複又重複地去想著每一步,有如回帶再重播,把最關鍵的鏡頭在腦海中重播數十遍,然後準確推算到那個鏡頭後的每一個情節,一切都像天衣無縫的好劇本一樣,沒有辦法去竄改。最後我明白到,因為我不再在乎彼此之間的關係,我才可以把問題看得如此透徹。就如外星人一樣,冷冷地俯瞰整個地球。

然而,有時候我也許心底裡明白那一切是如何經過,但我總是不懂得去理性分析這一切前因後果。影帶就在面前,放進機內按下回帶,就只是到了某些位置,卡住了,停滯下來。我其實是明白的,我只是不想這些都成為歷史,我暗地裡還是想著這影帶,這齣戲,還沒有完結。所以,我假裝甚麼都不懂。我不想去明白,其實是我不想去接受。

不過我還是懂的,有天,甚麼痛苦的傷痕都會褪去,留下的只有淡然的一聲"Hi",還有"Bye"。

November 09, 2010

給我自由在何時任性。

我一直都很放縱自己。我一直相信,對自己好,要快樂,有時候就不要計較將來,只需放眼現在。因此我不善理財,購物成狂;美食當前,肥死罷就。曾經我受壓制得太久,某年某月某日,我開了竅,我不再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去旅行逛景點,想去就去,不想去也不要因為那是一個「必到景點」而去。與朋友聚會,目的都是為了大家愉快,但跟某些人久有摩擦,我決意從此避席。我只是想,追求「自由」。

但人生在世,要存活,其中兩字真言就是「妥協」。很好,所以我還是在「自由」與「放縱」之間,夾雜了多少「妥協」。我還是乖乖去做一些合乎別人期望的事,例如在死線前強迫自己去「報工」,一些「一定唔請我」又或是「請我都唔做」的工,我還是「順理成章」地去申請了。就當去考多幾次試,獲得多幾次面試的經驗,都是為了準備一份「我想做,佢又請我」的工。

只是「妥協」這回事,不會是我人生最大的原則。例如某日,我在死線前四小時坐在電腦面前打算報一份大學生的Dream Job。對我而言,這是屬於「一定唔請我」的工種,但有機會做多一次Written Test,也是不錯,於是我打算繼續坐在電腦前掙扎。在Application Form掙扎到某一個位置,我點擊了該公司網頁內的Recruitment Schedule…「今日Deadline,之後就做Written Test…月尾星期六…吓?」

星期六做Test不是天怒人怨的新鮮事情,但本月下旬的某週末,正是本人生辰。思考了兩秒鐘,回到Application System,就立刻刪除個人資料,再點擊Withdraw Application,心情頓時愉快起來。我慶幸我,還是那個諸多藉口,亂發脾氣,想不做就不做的這個我。

November 05, 2010

Quote D 改 D

只能用廣東話寫這一段。

人地GBUS、QFIN就報工報果D,
你呢就只能報呢D。


人地月入就收緊果D,
你呢做到乜咁都淨係拎緊呢D。


人地就唔希罕報工報你呢D,
你唔報呢D呢,
其他人就搶埋你呢D,
最後你就只可以慳D。

友人強烈勸籲我不要劇透,所以本文就推遲了幾天才面世了。

November 03, 2010

可愛的十一月。

之所以用可愛來形容,除了是因為天氣很好以外,更是因為這個月份又是本人生日的月份。

所以我又列了一個購物清單滿足自己的無限個願望。

一、135 Camera Kit,模型來的,很便宜,無聊想玩。

二、無緣無故想買模型相機,其實只因為我原本想買LC-A。差點就入手,不過最低消費一千元,最後臨崖勒馬,避過大出血,但心癮難止。

三、想買非上班用啡色皮鞋。

四、想買一條皮帶。

五、想買非Skinny Fit的藍色牛仔褲。還是老問題,我的衣櫃裡的非黑色長褲實在少得誇張。

六、暫時想不到了,好累。

October 31, 2010

美食當前。


總覺得吃飯這回事,身邊人其實比食物本身更重要。

吃飯的滿足感,很多時都不是來自食物的因素。有時縱然餐廳環境本身沒有甚麼特別,食物質素很普通,但用膳期間跟友伴不著邊際地聊聊天,時間還是可以很愉快地過去。在輕鬆的氣氛之下,人的食慾大增,相對起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吃得特別多。

大概這也暗暗符合了:「幸福的人比較易胖」這句說話吧。

Quote

某天的課堂,教授提到工廠工人因工作染上了矽肺病時說了一句:Silicosis is incurable. They (refer to the workers) can just wait to die.

我只是想到這一句:Life is also incurable. We can just wait to die, too.

October 27, 2010

給你們。

「一個人能為小事而快樂是知足,只為小事而煩惱是幸福。」

我一直都是這樣的一個人。

然後,原來當這個「平凡是福」的根基要動搖的時候,我真的毫無準備。就正如香港人不會一早想到,如果家中遇上地震應該要怎樣處理。

其實從小聽說過這些風波,出現過幾次,年少不懂事,也沒想到甚麼後果,幸好一切都只是空談,沒有真正發生。但我知道這些年來,大家都很辛苦,包括我自己。我沒有很了解來龍去脈,但在潛移默化之下,我對這件事失望透了,我慢慢明白這不是甚麼美好的事,不是童話,不是傳說,只是一個社會制度,一個有缺陷的制度。

聽到消息的一刻,我第一個想法是:「你到底有沒有想過我。」然後我想到我自己應該要怎樣應付日後的生活…對,我沒有打算要解決或阻止問題,我已經直接想到要攤牌,要善後。你自私,我也自私。或者你都知道,我待著這個環境,其實已經很不耐煩了。

說到底,其實我還是不希望有甚麼事情真的要發生,更何況我也只能被動地看著這件事的經過。甚至,你沒有親口對我說過一句甚麼,是你不想打擾我的生活,還是你我之間已經不懂得說甚麼。


在這個環境之下,聽著這歌,胸口有點苦澀的感覺。「快樂是選擇」這句話,這一夜聽起來,有點難懂。

October 25, 2010

Role Conflicts

這學期有讀一課社會學,我覺得挺有趣的。(某友在另一間大學主修這科,他說「悶到抽筋」。但設身處地,如果要我把這些東西連續讀三年,我也未必受得了。)早陣子提及到一個Concept,Role Conflict,就是人在江湖社會,都有屬於自己的九萬個角色,例如是父母的子女、大學的學生,朋友的朋友,公司的職員,總之就是一個圈子,一個角色(Role)。

而Role Conflict呢,就是不同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其實這概念真的簡單到不得了),例如某日你想到圖書館去溫書準備考試,但又遇上朋友生日,同時間家人又召你回家吃飯了,這些兩難、三難的情況就是充分體會到Role Conflict了。

我得到的體會就是,本人很力臻完美,想每個角色都做得好,但我的Multi-tasking Skill真的不好,一時間要處理九萬樣事情,我會發瘋。所以我的取向是「減少我要扮演的角色」,盡可能放棄一些我不想做的角色。例如很久以前,在大學時代跟女朋友能夠相處得非常愉快,就只是因為當時我幾乎只在做大學生跟男朋友的角色,家中的事很少理會(因為當時住在宿舍,家也很少回去),跟朋友見面的機會也不多,總之越是投入時間,效果總會越好。

至於現在呢,我實在無法避免要處理太多個角色,回到家裡住就是感覺要每天應酬多幾個人,又要扮演一個前途無可限量的求職者(一想起這些事真的灰過火山灰),又要應付功課考試,還要妥善處理我跟某人之間的關係。所以呢,這些日子真的有點累,希望過了這個星期,十一月開始,當某幾個角色的比重開始減退的時候,我會比較輕鬆一點吧。

October 24, 2010

快樂不快樂

早陣子回到舊公司探望舊同事,為了向恤衫長褲說不,特意換上短袖衫褲。同事說認不出這是同一個我。我想,其實我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這才是真的我。有同事說我笑容多了,不像以往的那麼目無表情。我想,上學總是會讓人青春,讓人感到愉快的。那是九月的事。

但十月開始,我又回到灰灰暗暗的狀態,每天起床的動力就只是不想遲到,不想錯過課堂。純粹因為考試來了,功課要交了,連帶各式各樣的求職麻煩事都一併來了,我只能跟著Deadline & Checklist逐項完成。沒有人會理會我其實喜不喜歡做這些,我只能做好份內事,這是為了滿足全世界人的期望。我想,那些日子裡,我的笑容大概又消失了。

直到最近的一個星期三,終於一口氣把所有東西都了結了,步出試場門口的那一刻,實在興奮得想大叫。那夜瘋狂購物,瘋狂吃喝,心情愉快,甚麼事對我而言,都很美好。

我不是一個能長期維持積極樂觀心境的人,我很多時候都活在苦難之中。但我很了解,快樂與不快樂,就只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人總會遇上痛苦的時候,但這些時光總會過去,所以我們才能一直活下去,因為我們都喜歡享受美好。

October 23, 2010

熱情就算熄滅了

近來忙得很,但還是應該抽時間更新一下。眼見本月文章數量明顯減少,時間又所餘無幾。唯有寫一點無聊事,交行貨也比不寫字好。總之最低限度,我不想見到這裡又要摺掉啦。

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驗:每當你聽到某一首歌,你就會自然地想起某一些往事。歌曲的本身意義或者跟回憶有關,或許無關。我曾經就很不知所謂地,在異地的一個凌晨,整晚聽著一首歌。自那天之後,再聽這歌,我就會想起那夜發生的事。


那夜在馬德里的旅館,我倆隔著半個地球,通過偉大的互聯網,說要分手了。情侶有時候鬧分手,你知道是胡鬧的,但有些時候,你知道是不能改變的。至少有些事,的確無可挽回。關上電腦後,還是不能入睡,腦袋沒有停止轉動。有想過,如果當時我沒有上網聊天,結果又會如何?醒來,胸口很痛,感覺像沒睡過,不去想甚麼,就拿起耳機就在播這曲。

寫文這刻其實是凌晨一時四十分,我睏得隨意亂寫字。上文到底想表達甚麼,我也不知道,就當是廢話好了。

October 15, 2010

減肥大企劃之中期報告

其實這篇想寫到面世,都拖了好幾個月,恰巧剛剛從健身室回來,不如就一鼓作氣寫完這篇吧。

當日豪情壯語說要天天游水天天節食,但本人天生始終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所以目標完全不能達成。也不是完全沒運動,起碼上班時候每星期都起碼有游泳一次,算是勉強有種習慣。但,距離減肥修身的效果還是「好遠囉」。

然後轉眼間就回到校園上學已經幾個星期。當開學初期課堂時間表確定後,也曾經決心每星期到健身房三次。但,本性難移,最初的一兩個星期還勉強達標,但近來功課繁重,又到達了考試高峰期,於是縱然有空,三五知己寧願在露天茶座吹吹風,聊聊天,然後就埋頭苦幹,還會有動力和心機去「做尖」嗎?不過平均而言,我起碼都每星期一次健身加一次游泳的。

但問題還是用餐方面,做一次尖或游一次泳都不能彌補到我週末或晚上的暴飲暴食。你知道的,當人長期活在壓力之下,每逢放假,又如何不能給自己十萬九千七的藉口去「好好放鬆一下」,隨心所欲地食點自己最愛的食物呢?所以:唉。

例子:上星期我約了一眾好友一行八人到某餐廳大快朵頤,眼看著每一道菜都擊中死穴,殺得性起之際,友人問起:「你真係減緊肥?」我毫不猶豫地答:「無!」又把一件薄餅放入口。那管得了當日下午才從健身室走出來。

展望將來,預計到下月開始,校園的室內池(較淺水)開放,姑且看看我有沒有動力去多點游泳減肥吧。但暴飲暴食的問題,我想我只能盡量由日常用餐入手,即盡量在學校午餐及家中的晚餐減少份量及吃得比較健康。至於外出用膳,次數可減,但質素及滿足感堅持到底。

October 14, 2010

寫甚麼

回想起來,其實本Blog自正常營運開始,本人都不是在讀書的。換而言之,我過去幾年讀大學,在趕功課趕溫書趕乜趕物的時候,基本上我都沒有空或心情寫Blog。大學生其實空餘時間也很多,每晚抽空半小時打字也並不是一個問題,但問題是:我到底可以寫甚麼。

如果有人大概留意過我寫過的東西,都知道Blog界最大路的食評、樂評、時評、影評,都不屬於本Blog的重點。雖然每一種都有寫過,但我不打算把這些當成是「我」的重點。這些東西寫得好的,都大有人在。如若人寫我也寫,就有如那些資訊科技新聞網站一樣,十個網站的內容都一樣地最新最快最齊全,只是文筆有異。這樣面目很模糊,這很不像我。

關於我的身邊二三事,當然是走投無路下的選擇,但無奈地我的校園生活很枯燥,也不擅記述每天小小趣事的經過,剩下來的只有腦海中偶然閃過的想法與念頭,大多都是負面的,很多時候我就讓這些想法先沉澱幾天,如果還是想記下來,才簡短地寫幾句。畢竟這些負面情緒常常都有,每次都寫一大堆,日後翻看著舊文回憶過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這也不是好事。所以盡量告訴自己,同類型的牢騷,最多讓自己寫三次就好。

所以,我到底想寫甚麼呢,我也不知道。或者就如本篇一樣,隨心亂寫,這大概就是本人的寫照了。

October 10, 2010

如若童話永不變真

那天,聽了幾句說話,我幾乎就崩潰了。原來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夢想,然後因為各種理由,只能在分岔路上選擇另一條路,然後越走越遠。我們這個社會,就是那麼喜歡扼殺我們那些小小的夢想。所以其他人,不會明白我們為什麼那麼勤力工作,因為我們都只是被迫的。

我知道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所嚮往的生活。而我所嚮往的生活,別人聽起來,就只當作我在做白日夢。尤其是,我從來都不懂得創造夢想,不擅長抓緊機會。我一直都太懂得空想,不努力去實現。


儘管還是有想過一走了之,但既然我不會去實現夢想,倒不如我還是留在現實。我有疑惑過為什麼我一直在做一些我不願意做的事,只是希望我一直在做的同時,我會慢慢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October 09, 2010

秋意

秋天終於來了,再也不用擔心汗流浹背。吹著風,耳邊響起Kings of Convenience的那種冰冷而簡單的音樂,這就是我喜歡的好天氣。

最近很多事情都要忙,但秋天的微風卻永遠讓我忘憂,儘管是一陣子也好。


好久沒更新,一半是因為忙,一半是沒衝動想寫字。有些想法閃過,當下很想記下來,但坐在電腦前就寫不了甚麼。但我還是想每個月都維持寫字的習慣。

September 28, 2010

窮得只有袋。

購物狂如我,其中一個所中的降頭,絕對是「袋降」。基本上我一年買一個或以上的新袋,已成習慣。唉。最初就是心血來潮想買某一類型的袋,然後四處物色卻遍尋不獲,但最後買到手的,竟然跟我最初想買的,完全是兩個格調!我最初想買一個啡色皮造的單肩袋(即是你看到那款袋,你可以想像到袋入面裝著一部單反加一支鏡頭的那種呢),但付款的那刻,我買的竟然是一個薄身得連「DC仔」都幾乎放不下的公事包…圖呢,如下:

(我承認我真的很會浪費時間啦,原圖及連結在此。)

跟K先生聊天,聊到我其實想買這種袋好久。但這些袋都只限手挽(才好看),對於我這種勤力的好學生來說,每天都帶著幾十疊Notes、Textbook、文具,還有遇上做運動的日子,又一袋兩袋運動服還有泳裝毛巾,真的用不上這些比較輕便的袋,所以每次想買都最後放棄。不過,這學期因為時間表關係,有好些日子都可以輕袋上陣。所以,學會一下手挽袋的瀟灑吧。

關於這個「手挽袋的瀟灑」,是當年在巴黎地鐵上偶然看到一名型男而留下印象的。當時看到那個型男,真的有那種「想拿相機拍下來」的衝動。而他當時,就是用一個帆布質料的手挽袋。所以每次看到手挽袋,我都聯想到那型男。當然我很明白,我用手挽袋都不會突然「型」起來。只是,想改一下長年用單肩袋的習慣而已。

又,另外一位友人說起好久沒見過我用過背包。的確我自從中四五以後就沒用過背包上學了,就是個人覺得背包跟我有點格格不入。但,最近一次用背包的時光卻是在外國流浪旅行的時候,幾天至一星期不等的短途旅行,一個背包也就剛剛好。話說回來,我倒是忘了把背包外借給友人以後我有沒有帶回來…

唉,買東西買到我好窮。

September 27, 2010

無意識的生活

某個晚上,我在泳池游泳。有一剎那,我忽然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原來我在游泳啊…」生活就是如此地麻木、盲目。

人,其實可以一整天都像一台機器地生活:上班上學沿著固定的路線,上學的按照既定的時間表上課聽書、上班的根據工作排程幹活,然後又沿著那條閉著眼都會走的路線回家去。當然我不是說整天就像鬼上身或靈魂出竅一樣,別人說話你都反應不了,但就是猶如電視台播放的廣告一樣,重複又重複,再精心編排、再有趣也好,總會到了一個過目即忘的地步。

再換個比喻,如果將一個人的幾十年人生濃縮成一套電影,第一個要剪掉的「垃圾鏡頭」就是這些「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日子。偏偏我們這些「垃圾鏡頭」佔掉了我們的人生很大部分,所以經導演一剪,你活了八十歲的人生,就可以剪輯成一套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

你儘管想想看,過去兩三年,你的生活裡,有多少個畫面值得你留下紀念著。

September 20, 2010

你在我記憶旅行。

一直有用KKBOX聽一些近期推出但毫無興趣購買的新歌/專輯。這晚誤打誤撞之下,找到了這首歌。我相信,會有興趣點擊這演唱會專輯,多多少少是因為某日跟友人在旺角某店吃午飯時,店家一直在播這碟。當時覺得,好煩。

不過這首歌嘛,個人感覺總算是正面的,都是清純、簡單的好。當年作為電視劇片尾曲而大熱,但我是沒有看過這劇,當時也對這歌完全沒有印象的,只是友人很推崇這歌,在言談中不知不覺間我也在腦海中留了多少印象。在KKBOX的專輯中,三十多首歌的曲目之中,很輕易就挑了這歌出來。

記得忘記 - 林峰

Youtube上找到的版本該是第一次演唱會的,不過都沒多大分別啦。


明天過後 來揮一揮手
天高地厚 就此各自暢遊
忘記玩偶 忘不了蕩過韆鞦
縱使雙手多麼緊扣 亦要走


你在我記憶旅行 每步也驚心
跟你踏過許多腳印 捨不得轉身
你贈我太多見聞 拿不走的熱吻
多努力放低 偏不會忘記 苦戀紀念品
純屬過路風箏不懂愛別人

每次聽舊歌都覺得人又老了一點,尤其是一想到這些歌已經陪伴了你三五七年的時候。

September 15, 2010

寂寞又怎樣。

某個週末,因節目調動關係,臨時取消了原定跟友人的節目。一個大好的週末晚上,就如此突然沒了下文,難免失落。然而,其實某些舊同學在同一晚也有晚餐聚會,我也接獲短訊通知時間地點,但那個晚上,我就是一個人走到公共泳池去游泳。

我其實是一個很需要朋友陪伴的人,有時候我只是想找人陪伴,希望不安的感覺不要籠罩著我。但想找人陪,只限於真正的「朋友」。有些人、有些聚會,我就是寧願獨個兒寂寞都不想去見、不要去應酬。這方面,我可是一直都堅守「寧缺勿濫」這信條。

在泳池中也有不少人,但陌生人對我而言,可以全都當成一些障礙物。在水中,我有我的節奏,感覺就是只有我能控制著我自己,沒有人能打擾到我。我就是喜歡這樣的自由。我不喜歡跟那些人來往,因為在那些時間裡,我感覺失去了自我,一整餐都一言不發,不是因為我沉默寡言,而是我不想跟這些人聊甚麼。

September 14, 2010

Please Push Me.

又一篇上學心情記。

不知不覺就過了兩個星期,在學校的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又一個星期,眨眼間又一個月,對比起上班時候星期一望星期二望到星期五的感覺,好得多。

原來真的好多東西都一下子湧過來,功課、Project、Job-Application、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Recruitment Talk、還有一大堆瑣碎事…無止境的,好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的惰性可以把這一切都視若無睹,每天在校的時候都說:「嘩,好多東西今晚要處理。」然後每個晚上回到家,竟然可以甚.麼.都.不.做!我好佩服自己。

大概因為我習慣了上班的感覺,習慣了回家後就是能夠放下一切「工作」,不需要再顧慮甚麼,只是好好放鬆和休息就好。嗯,想起來,從我進大學開始,我的房間都沒有讓我用來「工作」過,因為一直都住在宿舍,只有很少時間留在家,回家的時候也不會把功課帶回家做,所以我房對於我的聯繫,只是一個休息的私人角落,所以要重新建立「工作間」的概念,要加把勁。

很多東西都在我面前,應該要花點時間去處理,但,就是欠缺了推動力。沒法子,我從來都是這樣懶的人。唉。

September 13, 2010

人總需要勇敢生存。

每個Blog都總會有一兩篇文章的人流及閱讀次數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而突圍而出,可能是論壇或其他著名部落格轉貼,又可能是多得搜尋引擎的幫助,如果作者能夠好好把握這突如其來的契機,在這些時候多寫一點迎合訪客口味的文章,就有望能夠把熱潮轉化成常客,人流因而扶搖直上。

而本Blog有一篇文章,人流比較起第二位的文章超出數倍有多,如果是一些平日都常寫的廢話類文章,我應該可以按上段的原則多寫幾篇應客,但…事前我完全想不到會是這一篇。如果這類文章寫太多的話,基本上本Blog可以改名為《iBall iApp》、《i for iPhone》…我寫Blog不是為了這些東西的,所以上述那篇「爆紅的文章」,其實也不完全是寫Game Review,所以我相信不少人在谷歌搜尋"推銀機 iPhone"然後來到本Blog之後,基本上都會在十秒內發覺貨不對辦然後迅速離場吧?所以本Blog的人流仍舊穩定地維持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那篇文,只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人總需要勇敢生存,我還是會繼續寫我喜歡寫的東西,雖然開學後能夠花在寫Blog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然後這日遇上另一隻iPhone Game,我認為心理正常的人應該不適合玩。

Stair Dismount Universal

簡單來說,就是要推"人"(遊戲中叫做Mr Dismount)落樓梯,可以用不同的力度攻擊不同的身體部位,撞擊得越痛越多就越高分。最初試玩的時候覺得這個有點心理變態,但玩了好一會之後發覺看著那個"人"滾下樓梯的時候的動作很滑稽,而且很能減壓,尤其是看著它全身每個部分都遭受撞擊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爽。而且,內置Facebook Connect讓你可以連結上Facebook把朋友的照片貼到Mr Dismount的頭上…不過凡是任何FB Connect的東西我都不用,所以這個「變相打小人」的功能我沒有試。另外也有In-App Purchase,可以買不同的身型的"人"。

我覺得這個遊戲真的好適合我這些有暴力傾向的人跟大部份的香港人,把負面情緒發洩在遊戲中總好過對著他人動怒,玩了一會以後心情也就沒那麼煩躁。人總需要勇敢生存,Mr Dismount被人推倒了九萬次之後還是毫無怨言地站在樓梯頂準備繼續被踢下去;我們那一點點的煩惱,又算得上是甚麼。

September 07, 2010

我們都寂寞。

上學第五天,這幾天重新認識到,雖然偌大的校園裡人來人往,但原來與自己同行的人,真的幾乎沒有。我,只是一個人。有時候我很會適應寂寞,很懂得獨處,但身處熙來攘往的環境裡頭,那感覺卻讓我受不了。

我一直很不願意去打擾別人的聚會,友人跟他的朋友吃飯,本應我就會找別的事去做。但因為我自己一個,就自己一個,再也沒有其他可以打的電話,沒有其他可以Say Hi的朋友,甚至沒有其他當時可以做的事,我也唯有搭檯吃一頓飯。我畢竟也是害怕寂寞的一個人。

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就是當四周的氛圍越是熱鬧,自己也就越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會想被這熱鬧排擠。這就像聖誕除夕情人節這些時候,你不會想一個人在晚上外出一樣。我還不想訓練自己能完全習慣獨來獨往的生活,說到底,我還是一個凡人,是一隻群體動物。我不想看透世事,我不要成為毒男。

近來開始Loop這一首。初聽沒甚麼特別,但再聽,就是會讓人上癮。

September 03, 2010

工作、沉悶

跟友人在校園吃飯,談到工作性質。我說我很能習慣沉悶的環境,甚麼悶死人的工作環境我沒有經歷過呢。我也不敢說我去年的那份工是天下間最悶的工,畢竟當中還是有著適量的快樂因子去支持我熬過那些時日呀。但我相信的是,我對「工作」這件事的定義就是一種負面的投入,然後換來的回報(薪金)才是正面的。不要跟我說甚麼工作的滿足感,我不是沒有嘗過,但,這不是能讓我堅持努力的主要動力。

所以,只要是在同一個工作崗位上,無論做的工作性質是怎樣,我還是可以了解到當中的規律,然後理解成:「不過是不停在做重複的事。」,於是日子久了,還是會悶。「悶」,就是「工作」中一種「負面的投入」。所以我對工作的要求就很簡單:薪金不太低、安穩、工時不要太長。但我好明白,香港這地方,這樣的機會不多。唉。

所以至少在這刻間,我相信,我其實還是適合在那個我曾經生存過一年的地方,繼續熬下去。但,想了又想,如果一輩子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其實不是不可能,至少我們的上一代好多人都是如此地渡過他們的大半生。但我們這些八十後,就是欠缺耐性,所以其實:「諗起都好恐怖」。

September 02, 2010

夏日不再來。

暑假雖然是一個悠長假期,但礙於天氣關係,某程度上我好討厭這個假期。因為我甚麼都做不了。人們說夏日陽光充沛,好應該讓相機都拿出來曬太陽呀。對呀,我也發覺我好久也沒拿我的玩具出來拍照。但問題是:我不要曬太陽啦!

如果你沒見識過甚麼叫矛盾的話,我現在就告訴你,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自覺體內有一點植物的基因,如果當天陰天或下雨呢,本人心情必定打折。但我同時存在一點吸血疆屍的基因,我不止一次因為在陽光猛烈而臨時取消當天外出的計劃。我真的好害怕曬黑,是因為我走的不是陽光大男孩路線,是不適合曬黑的人種,而且我的皮膚如果曬完以後,又不算是那種很健康的黑,整體感覺非常不倫不類,所以,我不要曬太陽。

在香港,扣除了夏天會下大雨跟陽光過份充沛的日子,剩下來的日子呢,肯定就是十萬個悶熱而毫無涼風的日子,當我一踏出家門外,就迎來一股猶如打開蒸爐一刻的熱氣,又叫我如何不跟家裡的冷氣長相廝守呢…

希望每年的秋天,都能夠長久一點就好。

September 01, 2010

從火星回到地球。

這年九月一日,我再次回校唸書,面書上很多朋友都很羨慕?但我其實不想回校上課呀,我其實最想繼續我的悠長假期呀。大家請不要把「上學」跟「上班」來當比較好不好,因為兩者都沒「放假」更好嘛,對不對?不過,反正要上班的不可能再無憂無慮地上學,上學的又不可能無止境地放假,所以眾人(包括我)還是清醒一點,回到你的現實去吧。

時隔一年半沒有上學,完全是不能適應周圍的狀態,感覺上課比上班還要累。幸好的是我還懂幾個一起Defer的朋友,總算是每個Course都有熟人照應,我希望藉此可以慢慢回復過來。但一個人走在人頭湧湧的校園之中,我的確很需要找到某條我可以依靠的精神支柱,這「支柱」確切是甚麼,我形容不了,也許不是別人,是我與這個地方的一些Association,曾經讓我義無反顧地讓我投入的一種動力。

近來看過了一些關於Human Irrationality的書,談到很多事情的所謂的「因果」,都因為人們事前的偏見與想法就決定了日後事情的變化趨向。是日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有一個科目,因為其他事情,時間上有衝突,上不了要Drop掉。然後在我上這堂課期間,大腦就不停製造不同的想法幫助我合理化將要發生的行為。例如:「時間太夜,燈光也太暗令人很睏」、「要教的東西都讓我覺得一頭霧水」、「沒有友人陪我上課」、「功課看似很難」……一邊在想這些,一邊在聽課就越是聽不進耳。

你看,人的大腦有時很懂得幫你一把,去令你覺得你想做的任性事情都是完全合理的,但通常只限於人們想任性地逃避這些責任的時候。下課一刻,我充滿著對這課堂的不滿,覺得它不適合我,所以我就很順理成章地Drop了這科目。當下卻沒有想過,在下個學期如果沒有讀到想要讀的科目的話,會仆街不能畢業。由「撞時間」演變成「呢科唔好讀」,都不過是腦袋哄騙我的感覺而已。

August 30, 2010

夏日已老。

不經不覺我已經來到最後一天假期。辭職換來的兩星期假期到底做過甚麼有意思的事呢,我好肯定是:「完全沒有」。除了不停的吃、睡、逛街購物之外,就是一片空白。

當初沒意識到有可能我再沒有暑假這種悠長假期,所以一直容許自己放縱地燃燒時間,燒到最後,才發覺明天已經是最後一天,明天過後,基本上我就會一至五Non-stop回到校園燃燒生命。而問題是,我原定想趁著這暑假有空要完成的事,幾乎一件事都未完成過!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貼了這幅毫無意義的相,
但我剛才一邊打字一邊花了好多時間就是把一幅無甚特別的手機照
用Picnik修改成這一幅不倫不類的照片。

我一直都沒改變過懶人的性格,也學不懂自己欺騙自己達到自我約束的效果,所以放長假如果是渾渾噩噩毫無既定計劃地渡過,兩星期跟兩個月,基本上對我而言都毫無分別。

希望明天,我能好好地渡過。

August 27, 2010

《蔡健雅 陳奕迅 張靚穎 新城極唱音樂會》

事前我是完全對這個音樂會毫無認識的。直到當天下午兩點許,友人來電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看,就給了我兩張門票。打了好幾個電話才找到一位有空出席的好友,雖然他也聽陳奕迅,但對其餘兩位歌手看來就不太認識了。

上一次「冠名贊助」是恆生銀行也許觀眾們不會很在意,但這一次呢,司儀們十萬個強調是工商銀行,甚至在開場前的廢話時間硬生生加插了很多「比D掌聲比工銀」「我地今次係邊個贊助架?」我想,差點就要全場大呼「工銀萬歲」才願意放過我們。廢話當中得知在最前的一區,原來都是坐滿了很多該銀行的高層跟尊貴客戶,難怪要安插這些很中國特色的奉承說話去滿足客戶要求以收宣傳之效。


唯一拍下的照片,藍區就是最前的一區,這次有幸坐在後一區的頭排但位置比上一次正中得多,整晚感覺都尚算良好。唯一美中不足是前一行的是大大隻隻的龍友(又不是全程攝影的記者朋友),間中「郁身郁勢」就阻擋了我的視線,於是就只能望向場內左右兩邊的屏幕。

最先出場的是張靚穎,還好的是我在KKBOX有聽過她最新的那張專輯,所以對於我而言不算是甚麼冷場。但全場氣氛呢,大概始終因為在香港人氣不太夠,就是沒感覺到預期的熱烈。《如果這就是愛情》是我其中一首大愛的作品(有陣子常常在Loop啦),能夠聽到Live對我而言是一種驚喜,加上歌者超水準的穩定演繹(事實上整晚三位主角都唱得很好很好),這首歌又觸動到我。另外,歌者在最後一次Chorus改動了頭兩句:因為這就是愛情,沒有公不公平。改得很好,很直截了當地觸動了我某條神經。

然後張靚穎最後一首歌就是《I'll be there》,跟另一位主角合唱,聰明的都猜想到是陳奕迅了。但我在想,為何不可以是蔡健雅呢。張退場以後,陳奕迅說要唱新歌,而近來的新歌就只有那首合唱歌,所以,就是那首《講男講女》了。一開始還在想為什麼會沿用CD的女聲伴唱,誰料原來露雲娜也來到現場了。這算是全晚來到這裡最大的一個驚喜。然後呢,唱完這首再介紹一下這首歌的故事,兩位都退場了,「咁快?」

接著的是蔡健雅。這是第二次看到她的Live,上一次就已經是去年的Wild Day Out了。大概是近來某些生活層面有點複雜有點亂,聽到了《越來越不懂》又覺得這首歌在說我。接著唱完另一首名作《無底洞》之後大概就再次介紹陳奕迅揹著結他出場了。談到了陳奕迅收到了《達爾文》的Demo,聽了兩年還未用,最後Tanya就自己拿回來把這曲唱紅了。也提及到另一首兩人終於合作成功的作品《多少》,所以這段就是先唱《多少》後唱《達爾文》。這兩首我都好好好喜歡。

然後兩人又唱了《Creep》跟《Falling Slowly》(另一個小驚喜!因為我好喜歡這套小品電影),唱Creep的時候我在想那個Fxxking會不會唱出來,結果是毫無保留地由陳奕迅唱出來,只是字幕沒顯示那句。為什麼我會對這句那麼敏感呢,因為當年看蘇打綠在香港的Live,唱完了Creep以後翌日的新聞就有特別提到「爆粗」。而這次呢,原來也不例外:Eason興奮到爆粗 - 蘋果日報。當天閱報時我心想,香港傳媒真的好無聊,沒其他事可以寫了嗎?

當蔡健雅退場後(事後,同行友人跟我說蔡健雅的時間好像很少,我說:因為都被Eason「騎劫」了。雖然也不是壞事呀),陳奕迅說要介紹一位「好努力好比心機」的後輩,還在想到底是誰的時候,關楚耀就出來了,這次沒放在海報及宣傳品然後人像被明顯縮小算是好事,畢竟跟三位主角的份量來說,絕對是壓倒性地比下去(或者名字跟照片縮細成一個小點我們都看不到呢?)

兩位男聲合唱的是《今天只做一件事》,不知為何,結他聲聽起來總是怪怪的(是某人彈奏出錯嗎?),跟原版很不一樣。(不用質疑我,我把這歌Loop過十萬九千次!)後段由關楚耀唱,陳奕迅和音,聽到這裡我一直在皺眉還有點惱火,因為關先生完全唱錯了歌詞,陳奕迅也唯有配合他唱回第一段的詞,但感覺就是很斷斷續續不完整。這曲唱完了以後,我對關楚耀的好感度大減了(由中性下調至負面),原來這就是「好努力好比心機」,唉。然後陳奕迅先回到後台,留下關先生唱一首自己的最新派台歌:《廁所位》《一年》。

來到這段,我發覺陳奕迅是還沒有自己Solo過一首歌的,心想到底之後的部分會是繼續合唱或是獨唱呢,陳奕迅就帶來了《無人之境》《陀飛輪》《一絲不掛》,讓我們這些陳奕迅粉絲興奮了好一陣子。中間加插了好多說話,也特別介紹了自己的樂隊,其中好些都是Duo Live的樂隊成員,當然這回就用不上那麼龐大的陣容啦。然後一連再唱兩首上一張國語專輯的歌《心的距離》《給你》,又是兩首很喜歡的歌。特別是《心的距離》的那種聲嘶力竭,嗯,我承認我又想起了某些人某些事。然後呢,又等Encore了(其實根據上次經驗,我沒預計有Encore,是陳奕迅說「睇下陣間反應點」)。

《心的距離》,看來這個不是觀眾偷拍版…

Encore部份呢,仍然只是有陳奕迅一人(跟他的樂隊),他說已經沒其他新歌了,但演練時有一首「改篇詞」的歌,也在「友台」電台節目現場唱過,即時就知道是那首《一絲不掛》的惡搞版:一.支.得.啩!嘩!超興奮!他說是第一次在現場唱!難得的是他沒有很明顯地唱錯歌詞!

這首也是有疑似官方版,要聽歌可直接由1:20開始。

這次音樂會呢,真的真的很精彩,音樂部分真的沒有甚麼好投訴。只是過量的「廣告」多少讓我感到有點反感。不過沒有如此大牌的贊助商,也沒有機會邀請到三位天皇天后級人馬同台演出吧?所以還是說聲謝謝啦。

August 24, 2010

我們還能說甚麼。

其實我真的不知道還可以說甚麼,或者,我應該說甚麼。就當我胡言亂語好了。

夜晚歸來,一開面書,全世界都在說同一件事。想不到事件最後是這樣結束的。也是最不想發生的結局。看過了新聞片段,心情很難過,也有點憤怒。又一次印證了「無常」才是世上永恆不變的定律。

下午稍為留意過新聞,那時情況還好的,人質中都有老弱婦孺被釋放,當時我倒也挺樂觀地想:大概最後都可以和平收場吧?如果我在那輛旅遊巴上,大概我也不會太緊張,甚至還能夠聽著歌等事件結束。誰會想得到,這一次旅行,下一站是天國。

「以為」還好,「誰料」最後如此。

說到底,我們都控制不了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運作的。那些菲國警察的恩怨糾紛,最後會牽連到十幾個不幸的香港遊客的性命,其中的邏輯、機率與蝴蝶效應,誰可以計算得到。故事最後一幕的真相,我們還不能作結;但對於那些遊客,這故事無疑是一個悲劇,一次意外的悲劇。

每次聽到悲劇都讓我們心痛,但這次事件過後,我們這個世界還是會繼續不斷發生大大小小的傷心事,或遠、或近。其中有些事,透過鏡頭、互聯網,畫面與文字憾動了我們的心靈,令我們知道了這事的存在,我們嘆息,我們動容;其餘的悲傷事,也許沒有新聞價值,也許沒有很多人知道,但仍然充斥著我們身邊,對於每個悲劇的主角與身邊的人而言,新聞價值永遠都不是甚麼要緊事,重要的是,那些不幸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或者縱然透過六度分隔理論,你還是不認識那些悲劇的主角,他們對你而言,也許只是一則新聞,幾個數字,明天以後,或者你還是繼續自己的生活,沒有再記起甚麼傷心事,沒留下甚麼影響。但希望你珍惜自己,珍惜你身邊的所有人和事,尊重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去做一些你喜歡的事、令人快樂的事,因為你永不知道你還有幾多個明天。

請好好地活著。


Heal the world,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and the entire human race
There are people dying
If you care enough for the living
Make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August 19, 2010

無聊時日小玩意

偶然瀏覽Google Map,帶我重回舊地。

曾經,我就是靠這個地方活下來。生活所需的日用品與食物,我想大概有多於百分之九十都來自這裡。


View Larger Map

從「家」走到這個超市,途中會經過一條天橋。我忽然很懷疑為什麼曾經我會被說服一起跑過那條天橋當做運動,那條是行車天橋啊…難道空氣真的那麼清新嗎?


View Larger Map

本來還想再貼再寫,不過如果我再貼多幾個,你的瀏覽器應該會變得很慢吧…?就此停下來好了。

August 18, 2010

更新

趁有時間、有心情,又把版面更新了一遍。

原本想堆砌新版面,是想營造出一種極度違和的感覺,但最後過不了自己的一關。

所以版面設計大方向又回到簡約而平庸,唉。

都是用為懶人而設的Template Designer,圖片都懶得外求了。

但更新完畢後重看好多次,總是設計某些細節有點不對勁似的…



每次更新版面都會順道看一次人流。

原來那麼用Safari看敝博的人有那麼多嗎?

我還以為自己用的Chrome應該會佔了大多數…

因為根本沒有其他人在看嘛!



好了,寫這篇,純粹是因為近日太懶,沒太多動力寫字。

因為對上一次寫Blog應該是上星期五了。

只是我一直都有在儲稿,才能製造兩三天就更新一次的假象。

放假,就是要懶惰嘛,呵。

August 17, 2010

最後的七個午餐。(下)

倒數的第二個工作天:

是日跟一位在附近上班的大學同學吃飯。大家其實都是煙腸,下學年(即下個月)就回歸大學上課了。原以為「去哪吃?」這重任可以安心交托給他,怎料最後還是要我來Openrice,那夜有點累,懶得花時間找,索性就選了上次我倆約吃午餐的地方,但最後因為我喊窮而沒有去的 — 莎巴馬來西亞餐廳。因為地址就在兩人公司的中間點,夠方便。

雖說幾個月前喊窮沒去,但某月某日跟某君約吃午餐也是在同一家餐廳。然後有如輪迴的是,餐牌跟上次一模一樣;但,再令整件事更像輪迴的是:

「我諗唔到揀E定F好」友人這麼說。

「唉,唔好煩,E同F叫晒同你Share啦。」我答道。

沒錯,E餐跟F餐正正就是上回點的那兩個:咖哩羊肉與Masala Chicken。

所以關於這餐,真的沒太多動力想寫。


是日餐湯跟上次的不同絕對是好事,但這個湯我整個喝完,都不知道到底是甚麼湯,肯定不是羅宋湯,有點像蕃茄湯但不太肯定,只知道有魚肉碎…囉。然後主菜一上檯,感覺有如時光倒流到三個月前,頂。


羊呢,辣一點。而雞肉,就沒那麼辣。(還有人可以寫出更頹的評語嗎?)

然後如果有人想質疑為什麼我好像對這餐很反感而偏又要吃的話,我是可以寫幾句解釋一下好讓我充撐篇幅的。首先呢,天氣問題,天時暑熱吃咖哩真的很享受麼?我當時只能是保持慢速咀嚼進食的,因為吃太急就會覺得太辣而流汗啦。然後呢,重點,其實我對於大多數的星馬泰印系食物呢,先天印象都是打了折的,即是只選菜式來說呢,我都是偏好西中日然後才是星馬泰,所以呢,既然這兩道菜於我並非心頭好,因此一試無妨,再嘗就興趣大減了。

個人偏好取向問題而已,我想這餐廳其實還算是挺好的。順帶一提,上次覺得有點怪的椰絲糕,這次反璞歸真變成正常到不得了的椰汁糕了。

莎巴馬來西亞餐廳
地址:灣仔謝斐道98-102號仁文大廈地下4及5號舖

最後一個工作天:

先寫一件吃飯前的小事:早上我還在努力工作的時候,突然同事叫我入房:「老細搵你。」心想,都Last Day了,都不會是甚麼大事了吧?誰料到…

竟然是一次簡單的Farewell,主菜呢,是一個朱古力蛋糕加兩支果汁!一想起當天前一個晚上我又被餵飼了一大片蛋糕,我心在想:「到底南洋十大降頭第七降是否「蛋糕降」呢…」我切成八份,當時有七個人,聰明的朋友都猜到我又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之下吃了兩件了。然後步出房間,已是十二時了,「一點放Lunch,點食得落呢…」

然後不幸中的大幸就是是日日本菜,特點就是份量想要少的時候絕對能夠吃兩份套餐都不會飽。來到這小店,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居酒屋形式的,但步進店門才發覺這還是很港式的日式餐廳,不過整體裝修給人的感覺又的確如同事介紹一樣,夜晚來用餐,應該是「幾有情調」的小店。

套餐先上的是前菜跟麵豉湯。湯就沒啥好寫,也不敢全喝光,怕主菜未到就飽了。


但其實蟹籽沙律也沒甚麼好寫啦,純粹想有點菜而選的小食。


我點的主食是鰻魚飯。一端上檯,暗叫好,因為飯不多,不會飽死也不浪費食物。但鰻魚本身呢,大概是我太飽的關係,感覺普通,不過不失,沒甚麼亮點,但鰻魚本身就是我十大喜愛食物之一,所以還是很滿足。

其實想「食唔飽」,個人認為更好的選擇其實是雜錦壽司刺身定食一類,但無奈腸胃在這一星期都持續狀態不佳,時好時壞,所以生冷類食物就盡量避免了。


最後上的甜點,澱粉質加紅豆餡(實情是我不知道這個正名應該是甚麼啦),真的很夠飽了。整體感覺再綜合同事們的意見,這店還是算是中上質素的,要是在這附近上班的話也可以再來呀。唉,不過我呢,都已經是最後一天了,還能說甚麼呢。

魚八日本料理
地址:灣仔廈門街7-11號百旺都中心地下A店

August 14, 2010

最後的七個午餐。(中)

倒數第四個工作天:

原定想獨自進餐,但臨走前問一下同事,結果又是二人行。起初同事強烈要求到南記,我也不好意思婉拒,而且的確也是很好吃啦。但來到店內,一如日常地人頭湧湧,同事又因為「外賣好唔環保」而想留在堂食,於是唯有嘗試等位。但因為我沒吃早餐,等了一會兒也未能安坐,在幾乎餓昏的情況之下跟同事說「不如外賣啦」,但回頭一看收銀處的人龍長得可怕,輾轉之下就來到地鐵站附近的一間名為「溢駿」的茶餐廳。

雖說離開南記就是為了不想等位,但商業區午飯繁忙時間如果有一家餐廳真的完全不用等位的話,其實你也不會敢吃。這店當然也要等位,但也因為上菜速度很快,不用久等就有位了。看著是日精選的菜牌,原本心想要四號餐:「白菌/牛扒/鴨胸/飯」,但上檯與寫單的都是五號餐:咖哩牛脷飯。當同事都以為我應該在寫單時點了五號餐的時候,那我也唯有當自己在抱恙的情況之下一時糊塗口不對心了,不過反正一開始我就在四五號之中掙扎了好久,所以五號也是我所愛啦。

註:這照片拍得很頹很趕,因為我當時真的好肚餓。

這飯完全沒有多餘的配料,就是咖哩汁、牛脷還有少量薯仔。在香港,大多數茶餐廳的咖哩汁基本上都不用質疑或批評其味道,反正都是那老樣子,情況有如老麥的薯條配茄汁一樣,味道就是從港九到新界都是一樣;咖哩不會太辣,不帶有過量螢光效果,不見醬汁內混和了任何香料,但很好拌飯,就是最正宗最普遍的港式頹系咖哩汁了。

令人略有驚喜的就是牛脷,雖說中式厚切的牛脷基本上都是同一個味道,但煮得軟綿綿而不是「掟死狗」這個基本要求卻不是每家餐廳都可以。但明顯地,我對「茶餐廳煮牛脷 = 掟死狗」的印象已經牢記於心,所以吃到軟軟的質感就覺得已經算是驚喜。尤其是在一個幾乎餓昏的環境下,吃到這煮得恰到好處的牛脷,感覺的確份外滿足。


溢駿餐廳
地址:灣仔譚臣道105-111號A及B鋪


倒數第三個工作天:

既然這個星期內任我揀選吃甚麼,那當然要選最喜歡的。要數到灣仔區最愛的餐廳,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會遺漏了這一家The Flying Pan。很多次來這邊吃都是自己一個人,這天也不例外。的確,這店也是很適合一個人來用餐的餐廳。

因為之後兩天都有約,所以這天大概是最後一個自己吃午餐的工作天了。坐在窗邊,眺望著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想起這些年來,這店沒怎麼變化,食物的味道還是永遠讓我垂涎三尺回味無窮,但變的,只是我。想到了一年前,來到這公司面試後,也是抱著愉快的心情(因為本身來這店吃飯就是快樂事呀),趁著午餐時間來吃一個豐富的「早餐」,當時沒有想過真的會在這公司當一年煙腸—當時純粹是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並不是不想在這裡做。

然後轉眼間我已經要走了,一年之間,身邊的人和事都改變了很多很多。同屆的大學同學都畢業了,都已經投身社會,為養家、為生計而生活。對比起現在的我,我大概還是沒有甚麼負擔,賺的錢就純粹為自己而花,花得喜歡,用得快樂就好。一年前我想像不到現在的我是這一個模樣和心態,同樣地,現在的我也預計不到一年後的我會在那裡過怎樣的生活。

那時那刻,我是真的有點感慨,只差在沒有掉下淚來。(痴線,寫一篇食評寫到咁感性。)

廢話寫太多,豐富的早餐也應該要上檯了。這回是第一次在這裡連續兩次吃同一個奄列。都怪K先生那夜把這個推介給我,這天揭著餐牌點餐的時候,腦海中完全無法忘記那個很肥膩但很好吃的Omelette Moscow,所以就再點一次了。


麵包上回要了Pancake,這次要Cinnamon Roll(都是要額外加錢的),灑滿了糖霜,甚是令人覺得幸福飽滿的樣子。吃下第一口,外層的邊位呈酥皮狀,好吃到不得了。主菜是「翻兜」之作,是日兩個Side Dishes也是長年「穩膽」的三四個之中隨意選的,所以除了「一如以往地好好食」,我也詞窮得不想用別的字詞去讚美這個Spiced Apple與Lyonnaise Potato了。另外隨餐的果汁就是Pineapple Juice,除了有點偏甜跟份量真的不太夠之外(都是一直以來的毛病,但加大呢,又有點兒太貴),也沒甚麼特別。

主菜之所以讓我魂牽夢縈(用詞越來越誇張),是因為它完完全全地擊中了我要害。材料有Smoked Salmon/ Cream Cheese/ Tomato/ Onion,其中Smoked Salmon跟Cream Cheese的配合真的「好吃到仆街」(早就說了用詞越來越誇張)。吃著吃著,覺得整份奄列裡材料的分佈不平衡卻令整個奄列變得很有層次感:一口是只有蛋而甚麼餡料都沒有的,一口是連著煙三文魚的,一口是三文魚跟芝士的,一口是純粹芝士的(很膩但也極度滿足)!中間再夾雜著一口肉桂卷,一口蘋果,一口薯仔…那種豐富而滿足的感覺大概沒多少東西比得上。(還好我寫文這刻還未完全消化這「早餐」,不然我一定一邊打字一邊肚餓。)真的,好好吃啦。

希望日後還是有緣會再來吃,希望下次我會下定決心嘗試一下其他的款式,雖然這個真的會讓我上癮啦。

The Flying Pan
地址:灣仔駱克道81-85號霸田商業大廈3 樓

我,夏了夏天。

一年前,我聽著《他夏了夏天》,我聽到了一種被生活勞役的灰暗感覺。聽了這首歌一整年,然後在這天,我辭職,離開公司的那刻,耳機播著也是這曲。看著高樓大廈之間的藍天白雲,豁然開朗,我再次被感動,聽到了沉悶工作中的快樂,聽到了醉心工作的熱情,聽到了我在公司作出的小小貢獻換來的讚美。如果我這一年的冗員生活是一套電影,這首歌就最適合作為一首在播放End Credits的「片尾曲」襯托著這個句號。

這片段後半段才是《他夏了夏天》啦。

借這篇又再一次抱怨:我沒機會去聽現場啦…

August 13, 2010

曾愛惜的總要放手。

人總是要向前走,不斷的成長。我們以為深愛過,以為相信一生一世這經典對白就能手牽手走到最後。

但原來很多時候,要放手的還是自私的自己。丟下過很多曾經喜愛的玩具與嗜好、放下過很多本只讀了幾頁的書、也忘記了很多應該珍惜的人和事。在途上丟棄的、遺棄的、放棄的有那麼多,但我們到底是為了得到些甚麼。


這些年來,我們像是在不斷學懂新的事物,不停有新的體會,但當你回想一遍,真正學懂的、然後牢牢記住的、能夠終生受用的又到底有甚麼。

我們就像一個馬拉松選手,在看不見盡頭的路途上跑著跑著,中間有人會遞上毛巾、送上飲料,但最後到達終點的時候,我們還是只能帶著同一個身軀,中途有過的那些美好的事物,最後還是留不住,留下來的感覺只有一身的汗水與疲憊。

August 11, 2010

最後的七個午餐。(上)

是這樣的,話說原定上月下旬就想寫一期新的生活消費娛樂廣告雜誌,但這篇草稿寫了兩星期也未能搾出超過一百字,也因為其中很多的內容也打算另闢新篇了,於是再寫生活消費娛樂廣告雜誌的話,可以寫的內容就剩下很少。於是把心一橫,就把同一篇稿,改頭換面變成一篇風馬牛不相及的冗員回憶錄了。而這篇回憶錄的內容,就是紀錄了我在最後七個工作天的午餐,簡而言之,我居然又寫食評。

再也明顯不過,以上就是一段充撐用的廢話。

倒數第七個工作天:

一個人在炎炎夏日沒興致外出大快朵頤,在公司樓下也選擇太少,掙扎過後也只能嬲嬲地走五分鐘路程來到南記叫一個春卷牛腩小窩酸辣米線(走辣)外賣回公司慢慢享受。在街頭又等了五分鐘左右,要不是門外還能勉強感受到店內的冷氣,大概這個米線就無福享受了。


我不嗜辣,也並非完全不能吃辣,但這次點一個酸辣米線而走辣絕對是因為天氣因素。雖身處有冷氣的地方再配上蒸餾水機無限供應的冰水,但在炎夏三十五度要吃熱騰騰的米線這件事本身就已經不是賞心樂事,一旦再添上辣的元素,大概除非空調能令室溫急跌至零度以下,不然我就會在辦公室因為酸辣米線流汗至缺水而死。

回到這米線本身,除了牛腩又不幸地被配給了「掟死狗」的部位以外,整體來說也是非常好吃,每次我都必點的春卷當然仍舊美味,但在此之前都是點普通的清湯米線,要到臨別秋波時才發現這小窩米線的湯跟配料都很對胃口,吃完了所有米線跟配料還忍不住要喝幾口湯,當下就有點後悔這段時日裡有點走寶了。

南記粉麵
地址:灣仔春園街1-11號地下

倒數第六個工作天:

到接近午飯時間仍然未想好到一個人哪裡吃,幸有同事突然提起「不如去試喜喜的叉燒飯」,既然不用一個人吃飯,也就立即應約了。午市套餐燒味雙拼飯連凍飲四十元,有點貴,點的雙拼是叉燒跟燒肉,食肉獸最愛。但我的飯一被送上檯,第一個感覺就是皺眉。


「那麼瘦的叉燒竟然還好意思給客人?」雖然我沒有特別要求要半肥瘦,但一般的叉燒起碼都應該有丁點脂肪才算得上及格吧(我也沒特別要求點全瘦呀),除非火候真的拿捏得完美,不然的話全瘦的叉燒將會比煲過老火湯的瘦肉片更難吃。再者,我點叉燒就是預計了會有肥肉可吃,我想,這個假設就應該合理如吃炸雞應該要連皮吃一般正常。當然我不排除,也不是沒見識過,有人就是會吃炸雞會完全去皮吃。

一咬下去,Shit。雖然醬汁是可以接受的,但烤得過乾的肉質真的不能接受,加上欠缺了脂肪部份帶來的鬆化感,整塊幾乎是咬不開的那種硬梆梆,勉強咬完一塊又一塊的後果是:牙齒有點酸軟。寫文此刻,突然就想起了這叉燒的韌度就有如早幾天同事請我吃過的中國某地特產零食—牛皮糖。世上到底有誰會想吃到咬不開又黏牙的叉燒或糖呢?我倒不如去吃香口膠?

由本店名物變成全餐最差,連帶皮肉分離的燒肉,與半杯冰的奶茶,整個午餐的印象實在大打折扣,實屬不幸。

喜喜小廚
地址:灣仔莊士敦道74-80號地下A號舖

倒數第五個工作天:

星期一跟同事來到從地鐵站走到公司必經之路上,上星期才新開張的八方雲集。門外人頭湧湧,大都是等外賣的人。反而店內還是有一些空位,不用等位。點了一個雙拼餐,雙拼就是從招牌/韮菜/韓式辣味/黃金咖哩 x 水餃/鍋貼一共八個組合中選兩款,每款五個,另有一個湯或飲品,貪心的我點了一個綜合丸湯,就是三款丸都有(各一粒)。由於各項東西都是陸陸續續地送上檯,我就是完全忘掉了要拍照,唉。

跟同事兩人分吃兩個雙拼餐,就一共有三款鍋貼一個水餃(韮菜/招牌/黃金咖哩鍋貼與韮菜水餃),便宜的一餐也嘗到多種味道,很划算。質素也是可接受的水平,反正熱騰騰的鍋貼水餃就很難會不好吃。總共花了廿多分鐘就吃完回公司休息了,沒甚麼特別事好記下來。純粹為了不讓這個「最後的午餐」系列斷纜而寫的一段。

地址:灣仔春園街35號地下

病態.遺憾夠,還要去張開笑口。

我在想,這些日子,生活一直都過得很有規律。

都是朝九晚六害的。

然後我甚至有點害怕走出框架以外。

例如我開始每天在Twitter寫日記,每日一句,我就突然變得不想在每天一句以外再寫甚麼。

就是生怕破壞了那習慣一樣。

我知道,我的完美主義有時也不是好事。



然後今天有點不適,勉勉強強捱過家裡的晚餐然後就睡了。

我想說,我好討厭這種生病還要被迫吃飯的感覺。

對於家裡這種毫無彈性的制度,我真的討厭到每天都想發脾氣。

我只是想休息。

假如是我一個人住,我會想下班回家就休息,不要勉強在腸胃不好的時候還要吃飯。

遇上這些失眠的日子,睡醒了,餓了就煮個麵當作宵夜。

而不是在錯誤的時間,勉強地吃下半碗飯應酬其他人,然後半夜在這裡大喊:我好 肚餓。

August 10, 2010

旅行只是一種手段。

工作間無意間聽到很多關於放假去旅行的經歷與分享。

聽過很多片言隻語之後,我懷疑,很多香港人其實都把旅行當成一種興趣,一種類近於「集郵」的興趣。這些人就是將「放大假就是要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退休前環遊世界」都當成一種目標。聽起來並無不可,但當旅行的終極意義變成「為去而去」,我就是覺得有點不舒服,有點本末倒置。


就是曾經經歷過那種「為去而去」的日子,過後才覺得那種旅行的方式根本不適合我。尤其是那一整個月所謂去旅行,都只是趕應該要到此一遊的景點、買應該買的紀念品,我才意識到,其實去旅行應該是為著甚麼目的,無論那個目的有多無聊也好,總應該因為有點意義我們才去旅行。如果去旅行只是因為「每年都應該去」、「我還沒有去過這個地方」,就猶如寫一張沒有文字的明信片,根本沒有意義。也許你拍下過很多風景照,也許你還可以記下那個地方有甚麼景點,但這對於你而言,又有甚麼意義?就是為了別人誇獎你見聞廣博?


我去旅行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散心。因為身處在同一個框框太久,跳出去一下,呼吸一些異地的空氣,吃一點本地沒有的食物,看一些香港看不到的風景。然後用甚麼方法把那個地方的一些零碎,或是文字,或是照片,或是紀念品,留下來,帶走,讓它成為你生活中的回憶。去旅行也可以是為了別人,有個合拍的旅伴一起結伴同遊,比起去哪裡更加重要。跟朋友留下了一點點共同的快樂回憶,更勝於起看過甚麼美麗的風景;日後在心目中永垂不朽的,也應該是那些嘻嘻哈哈的笑聲。

如果想開心,為什麼不先好好想一下去旅行的意義?而偏偏要聽著眾人的意見去這好去那好?

August 09, 2010

暗中作樂聲演會(Concert in the Dark)

關於「黑暗中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與我的緣份:大學某年跟幾個不大相熟的朋友參加Case Competition,要提交一至兩個Business Idea,其中一個提交出去的意見就是跟「黑暗中對話」極相近的「Living in the Dark」,大概其中有隊友就是抄襲參考了「黑暗中對話」的概念。因為當時打算交兩個Idea,我參與的是另一個。當時其實大家都認為,另一個(就是我有參與的那個)Idea的"Business"成份比較重。

但最後入圍的又偏偏是「Living in the Dark」,為什麼這個Idea反而會被選中,至今仍是一個謎,但也唯有硬著頭皮地把一樣不太Business的東西包裝好,努力交貨。然後下一輪以後再被淘汰,那是後話了。

所以當我認識到香港原來也有「黑暗中對話」的時候,就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雖然一直都想找人陪我去那個體驗館,但身邊友人興趣好像都不大。然後輾轉間得知這個《暗中作樂聲演會》,再看到參與單位有人山人海的主力成員,單是黃耀明跟at17兩個大名就令整件事的吸引力大增,於是就毫不猶豫拉一位好友陪我去體驗了。


買的票只能是最便宜的一場,我這些窮苦八十後唯有開售當天在公司準時守候,一開始網上售票就狂點擊購票去。唯一想投訴的是要指定日期前專程跑上美孚體驗館那邊親身拿票,沒有提供即場領取,就是有點麻煩。

K先生老早到了附近吃過早餐,十一時許到達會場就已經可以入場。寄存東西後就由視障人士帶領入場。第一次進入全黑的環境,說完全沒有恐懼是假的,所以最初除了抓著大會的繩索,還抓著友人的衣服怕突然迷路,可是後來慢慢習慣環境,發覺真的純粹跟著指示直走就好,就開始放鬆心情了。安坐了一陣子談了很多八卦事,因為在黑暗中,人連時間觀都沒有,都不知到底等了多久才開場了,不過失去了對時間的感覺,又談得興高采烈,所以感覺比起去紅館等開場的感覺好得多。

直入正題。早就預知七十分鐘的演出,加上適量的間場以後,曲目不可能會很多,但別具用心的選曲、編曲、音效、現場效果都配合得宜,演出的精彩就足以彌補了時間的不足。《打回原形》跟《Shall we talk?》這兩首陳奕迅的金曲固然令人共鳴感大增,但王菲的《色盲》在浮誇而震撼的編曲之下一樣被演繹成完美,很深得我心的一曲。

除了最具人氣的黃耀明跟at17以外,個人而言還很期待一位香港人大概不太熟悉的名字,黃靖—人山人海簽下的一位新人。聽過了他在電影《前度》的那首主題曲《You are In Everything I do》,就覺得他唱英文歌的感覺與味道很對我胃口,所以也有在這天特別留意他的演出。其中演繹過Stevie Wonder的《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也是很喜歡。很期待他出碟的一天。

間場的「聲音導航」,其中某君(忘掉了)從「黑暗」延伸到「溝通」,又很行貨地提到「科技進步了,溝通渠道多了,人們卻忘掉了怎麼才是對話」的問題。當下就在想自身的情況,有了Facebook,原來我多了很多機會跟現實上其實不太相熟的友人「對話」。然後我想到為什麼:大概我們都只是有時間在電腦面前虛耗時日(因為大家都在公司沒事幹或在放假)。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如果見面了,的確也不會很熟悉對方,也不懂去聊天,因為我們知道對方的,也只限於Facebook上的資料。Facebook中我們是Friend,但現實中,我們根本不是朋友。

或者其實互聯網世界那麼多的Social Networking,也不能為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連繫起來,很多的情況是,我們只是在打發時間,你是誰,我在你眼中又是誰,那根本不重要,我們連繫起來,就只是為了互相為對方打發時間。在網路上,我們就有如在黑暗中或擦身而過、或並肩而行的人,但當我們回到光明的地方,回到自己真正熟悉的圈子以後,你我根本從未真正認識過對方,你我,仍舊是陌路人。

August 08, 2010

還能吃就是幸福。

友人告訴我,到了外國生活,最不習慣的就是周圍的人都喜歡夜夜搞派對,不醉無歸,偏偏自己不喜派對、不想喝酒。因為我也不止一次寫過我近來好想喝醉,所以我告訴他,「外國就是這樣呀,你也嘗試喝點酒,也不是壞事嘛。」(當時語氣其實沒有很像推銷人嗑藥啦。)

再問下去,才知道友人因為胃病問題,總之就是好一堆食物飲品,不能多吃。最悲哀的是,這也不是過一陣子就能好的病,算是根治不了的長期病患。「平時跟你們外出也多數是吃不健康的食物,但也不好意思掃你們興。」說到這裡,心裡就是有點不安的感覺,也在想:「如果是我得了這些病,人生就是會少了很多樂趣呀。」

無疑,美食佳餚於我就是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許因為小時候在家一直都很少會外出用膳,生活在傳統家庭的一大壞處,就是即使是甚麼壽宴生日飯,大人會一時興起想外出吃飯也好,地點也一定是中式酒家。因此呢,由於自小越是壓抑,所以到人大了,羽翼已豐的時候,就越是特別喜愛往外找東西,尤其偏愛西式食物。當然我對上佳的中式食物也不抗拒啦。所以,要是我只能天天清茶淡飯地苟延殘喘,我寧可選擇不顧一切外出吃完一頓最好的晚餐然後在結帳前死掉就算。(特別喜歡結帳前就死掉這個關鍵時間,必要是享用完甜點但還未付錢那個時間。)


又在想,其實我在這方面上還真的夠幸運,雖然腸胃炎是我最常患的病,但總算沒有遭遇到要長年戒口的慘況;雖說常常不顧脂肪膽固醇卡路里就吃下去,但除了身型胖了一點以外,也沒有甚麼病痛啦(或者是有但我不知道…?),也沒有對甚麼類型的食物有敏感(雖然我也會偏食)。所以呢,我還是很慶幸這個身體讓我有條件大吃大喝啦。題外話:雖然,身體有條件吃,但也不代表財政上有條件啦。所以各方好友可以多請我吃飯啦,多多益善,少少無妨。

跟好友聊了一會,想到了自己的健康,想到了自己的身型,想到了不知到何年何日也許就突然吃不了天下美食;我想,我辭工後還是應該趁還有暑假要堅持去多做運動、多游泳好了。

August 07, 2010

Inception - 夢與真之間

「很精彩很好看的一套電影。」這是我第一次在戲院看完後的感想。


毫無疑問,到了結尾一幕,很多人都帶著滿腹疑惑離開戲院,然後跟友人作出廣泛的討論。情況就有如同一男主角在年初上演的《不赦島 Shutter Island》一樣,一個模稜兩可的結尾,惹來無限瑕想。但這一套《潛行凶間 Inception》,結局的可能性比起Shutter Island還要多,還可以更複雜。但我覺得,我們都捉錯用神了。

「根本不可能有答案。」這是我第二次去戲院看完後得出的一個結論。


第二次入場的時候,很全神貫注地盡量看清楚每一個細節(雖然接近結局的時候有一通電話打過來讓我分神了一下),企圖得出一個完美的官方解釋。但這次看清楚了,感想就是「根本沒有答案。」至少在現在戲院播放的剪輯版本來說,所謂的唯一解釋根本就不存在。總之結局就是「你怎麼解釋都可以」。但其實結局如何,根本並不影響整套電影的情節鋪排及欣賞指數。


精彩的還是大導演怎樣把自成一套天馬行空的理論,用兩個半小時成功地去說服觀眾:「這是一套讓人拍案叫絕的年度佳作。」所以,就不要太拘泥於結局到底應該怎樣詮釋。香港人都被某電視台的全員BBQ結局寵壞了,覺得畫公仔一定要畫出腸才是好。

我特別喜歡那套關於夢境世界的理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雖然觀眾們從來都沒有學習過這方面的概念與知識,但當中提及過的很多細節,又的確在生活中的夢體驗感受過,於是也不會覺得很難接受。穿插在故事中解釋理論的部分著墨不多,但對於有帶腦袋入場的觀眾們來說也很恰到好處,不難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很容易就能接受了整個世界觀。但當人們過份執著當中的細節的話呢,也許又好像會發掘到很多的疑似犯駁位。


(Credits: All photos are from Facebook Page)

但我們又何必執著所謂的真實呢。所謂的現實,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不過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惡夢。逃避現實沉迷夢境,相信夢境世界的美好才是屬於「我」的天地,不也是很多人的寫照嗎?也許你沉迷的不叫「夢」,叫「網路」而已。只要「我」對我認知的世界感覺良好,叫「夢」或是「現實」又有甚麼分別呢。我們認知的現實世界,也許不過是腦袋在欺騙我們而製造出來的「感覺」而已…

為了把大家帶回現實,送上一段合成Trailer跟我第二次看戲的一點經歷。Toy Story 3 x Inception 你很可能已經看過,所以貼上以下的 Up x Inception:


關於我去看戲呢,第一次跟友人看優先場相安無事,觀後覺得太精彩,於是上星期請半天假的那天就趁機自己再去看一次。買下的座位呢,有點奇怪,話說這個院最後一排中間的座位,是連位與連位之間有空隙的,就是簡介如下:(X為一個座位)

XXXX (走廊) XX_(半個座位的空間)_XX_(半個座位的空間)_XXX (走廊) XXXX

然後我就選了三連位最左邊的那個(標示為紅色)座位,網上購票時旁邊兩個位已有人買了,然後呢,小插曲是這樣的…

我一個人剛坐下座位,旁邊有一對情侶,女的突然自言自語:「嘩,乜咁孤獨呀。」

當下就想:「關你鬼事咩。」

然後,她跟男友說:「等我又試下一個人坐先。」於是就自己走到走廊另一邊的幾個位坐下來。我除了無奈,就是覺得被挑釁了。

她男友跟她說:「咪咁啦,陣間有人坐架。」

我心想:「到底而家係咪一對情侶買左三連位其中兩個,有買二送一的優惠呢?」

當時我真的很X嬲,好想大喝:「而家一個人睇戲得罪你咩?」

我深信如果當事人在看戲時間做出任何打擾到人的行為,我應該會以粗口回敬的。

幸虧沒有。所以一把怒火留到現在,憶起當時情況,我還是很憤怒。

我真的好想知:「而家D八婆係咪唔怕比人打呢?」

頂。

August 04, 2010

如文字會生花

近來寫字,越寫越是吃力。一來是沒很多好題材,二來是有些長文想寫但我也太懶而沒心機寫,但最重要的結構性問題還是:寫得不好。有時候就是寫完一整篇,過後回望才驟覺整篇其實無甚亮點可言,或是題材根本了無新意,又或是我寫不好這個題目。有時還是勉勉強強地發佈出來交交行貨,但還是有些一直存放在草稿區,總是想再修改才面世,但就是一整篇太過一氣呵成,要改都不知道怎麼改才好。

讀別人的Blog幾乎是每天的習慣,因為我在Google Reader訂閱的Blog的數量,如果有一天沒把Google Reader早午晚各看一次,堆積起來就變得太多而令我無心閱讀。最近越來越覺得,若是那段日子看某些Blog的文章多了,寫起來也會不自覺地沾染了那些Blogger的風格和用字。而近月的感受是,我看某些名食家的食評看太多了,圖片跟食物是好的,但食評用字就是過份地千篇一律地悶和單純。所以近來寫字時也不自覺地悶起來。(之所以用「名食家」來形容,是純粹避免某友對號入座。)

(題外話:關於看別人的文章會不自覺地模仿文筆,從前的我還能看完同學的功課筆記然後連字跡都能模仿呢。)


所以近來也努力地多閱讀,想從中得到一點啟發、一點新感覺,令文筆添上新意。嗯,但從本文你可看到答案是明顯地:沒有的。誰叫我一直只在看中文譯本的商業/管理/心理學類型的學術性書籍呢。再努力多看幾本的話,大概我都可以寫出一篇又一篇簡述Human Irrationality又或是Marketing Tricks的文了。還是應該多看一點文學中和一下比較好。

PS:標題來自上面的那首歌:《字花》。近期另一首很愛的新歌啦。

August 03, 2010

十年一刻

早幾天心情很壞,壞到一個地步又覺得「我為什麼會那麼失敗,丁點事都做不好」,然後回家,發覺KKBOX有蘇打綠這首新歌。第一時間就點下播放鍵。


「可能忙了又忙,可能傷了又傷,可能無數眼淚在夜晚嚐了又嚐;可是換來成長,可是換來希望。可能我的瘋狂,暫時不得到原諒。可是我知道啊,可是我明白啊…」

聽畢幾次之後就覺得,縱然是心情最壞的時候,也應該慶幸世上還有音樂,感謝永遠有歌去為我療傷。

PS:然後偶然地發現到一個令人心痛的消息:原來八月十四蘇打綠在香港開演唱會!之所以是「心痛的消息」,是因為平價門票(二百九十)都售罄了!只剩下五百九十的門票怎麼可能買得起…嗯,應該要問一下同事還有沒有方法買得到…

Toy Story 3

要來臨的始終要來臨。

關於Toy Story系列,個人保持一個驚人的紀錄:從1995上映到2010這十五年間,無論電視台重播過多少次也好,我都從來未正式看過這個系列。一直以為這是一套純粹讓兒童去看的電影,所以一直都沒多大興趣去觀看。直到大家都說很好看很好看不容錯失我下定決心想入場去看TS3,然後重溫TS1 & 2,才發現原來當中的主旨,也不是沒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其中提到的「貪新忘舊」,讓我反思了好久,不只是對玩具,還有對家人、對朋友的感情,我們還是可以貪新忘舊。到底這算是順從著時代的進步,或是我們都過於無情?


然後來到第三集,劇情重心改變了,但「貪新忘舊」的主題還是繼續延伸下去。主人翁不再年幼了,人大了,需要的只是電腦,玩具就成了儲物櫃中永不見天日的一群。每一個人都明白,我們總是無法有「永遠」。我想,每一個有過玩具、有過童年的人都在成長途中丟棄過一些玩具,放棄過那些曾經與你共渡日與夜的玩伴。只是我們也許在丟棄的時候都已經對玩具毫無感情,但電影裡把一眾玩具刻劃得如此有血有肉,有如一個個真人一般,到了最後的分離時刻,大概很多人都無法不動容落淚。嗯,包括我這個很難會流淚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套電影的催淚彈打中了我。

另外,整套電影在不同的題材上都描寫得很細緻很恰到好處。其中有一幕,我就在想:如果有人在我的書架或衣櫃上企圖毀壞我的東西,大概我就會在第一時間把他的手砍了下來吧?(笑)

July 31, 2010

半天假。

請假回家上網註冊課堂是藉口,其實要上網,公司也可以,上網註冊登記也不算是慢得太過份,只需花不多於五分鐘就能搞定,只是我想了好久要不要請假,掙扎的背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得到一點平日不屬於我的快樂。

一個上班族看到的香港,跟非上班族看到的香港,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上班族乘地鐵巴士是一件痛苦的事,每天就是要擠進車廂或是被人擠上車廂,四周的人都在拿著報紙、戴上耳筒、把玩著電話,甚或是忙著化妝。很多個早上,你覺得整個車廂都很嘈吵,但當你細心留意一下,原來車廂又沒有多少個人在聊天,大多數人都是孤獨地沉默著。大家都很不情願地拖著疲憊的身軀,被輸送帶送到應該身處的地方,忙碌地工作。下班的時候呢,已是夜幕低垂,人們又踏著熟悉的步伐,毫無意識地向著地鐵站前進,疲憊地回家去。周而復始的生活,就這樣佔據了我們的大半生。

間中跳出一下框框絕對毫無壞處。我們放假也不一定要為旅行、紅事、白事才要放假。就是單純地放鬆一下,安排一些簡簡單單的娛樂,或者甚麼都不做,也很好。這半天假,回家用一分鐘搞定了下學期的時間表之後,跟友人聊聊天,然後就換衣服外出吃Late Lunch和看戲了。就一個人去。看一齣好電影,然後接著剛好到下班時間,就跟鄰近上班的朋友見面,想購物但買不到也罷了,就早點去吃晚飯,再配上一個完美的甜品,造就一個完美的半天假。

輕鬆的,簡單的,就好。

July 28, 2010

冗員倒數十幾天。

嘩哈哈哈!要來的終於都來了。我在這裡上班的日子終於都快要完了。簡直有逃出生天的感覺,甚是期待,甚是興奮。不是說我很討厭這裡,重點是有半個月的長假期就放在眼前的時候,能夠不愉快嗎?當你也踏足社會的時候,你就知道大部分香港的上班族,很難有那麼長的假期。所以,要珍惜。(尤其是我已經預定我的冬假也要上學的時候…)

這段日子,其實應該很好走下去,雖說我早陣子經常都冗在公司寫Blog面書微博聊天還有看Google Reader,但大概是全公司都留意到這麼的一個IT專才要走了,於是從最近開始我突然也不太能夠善用時間寫Blog,所以近來更新頻率比平時更低。一邊要應付各大Project的Follow-up,一邊清掉手頭上僅有的工作,再抽空打辭職信和準備相關文件,基本上也很充實了。當然了,充實是因為我還是在面書微博聊天還有看Google Reader。只是沒空寫Blog而已。

書展終於都要結束了,很高興。因為上下班的時候終於可以不再那麼擠迫了。平常地鐵擠迫,我可以乘小輪去,但因為書展,我甚至都不敢走上天橋!謝天謝地,終於都要完了。書展?沒去呀。

上星期黑雨那天,公司樓下出現了瀑布,好可怕。又因為黑雨前一天午飯時間,我跟同事被狂風暴雨弄得下半身全都濕透,在渾身不自然的感覺下捱過一整個下午,於是想避免濕身地順利回家,所以就在公司樓下直接上巴士到金鐘去。灣仔到金鐘,平常五到十分鐘的車程,那天足足半個小時才能順利下車。(主因是那巴士司機太為乘客著想啦,明明「大約」到站了都不願開門放人,我單單望著車站只有五步之遙都在車廂裡望了十分鐘!)

昨天還是今天的午飯時間,我聽到旁邊的師奶們在討論那些咸豐年代出現過的不幸連鎖信!聽她們在說好像直到今時今日間中都有收到那些信件,然後很憤慨地會「打去鬧鬼佢」!嗯,再驚嚇的,是她們有人收過實體的、貼郵票的不幸連鎖信……到底是甚麼年代呀…

在寫的其中一份「辭職相關文件」,大概就是寫一下自己這一年來做過甚麼,再配對某專業資格上列明的條件,就是為了認可一年的相關工作經驗之類啦。老實說,其實我不喜歡這一個行業,所以最好就是用不著這個認可了一年的經驗,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都是先拿了沒損失啦。然後呢,我發覺這年來做過的事,寫出來的一個個Task,基本上外人都看不懂到底那是甚麼…

嗯,最後,雖然全世界都收到我通知離職日子,但,其實我還沒有正式遞上辭職信的…懶。

July 25, 2010

夢非夢

一覺醒來,又是空白的一天,沒有時間表、沒有計劃要做的事。

拿起手機一看時間,已經是十時許。

到洗手間梳洗完畢,回到房間打開電腦上網,難得今天上網速度不太慢。

餓了,到大廳打開冰箱,看一下有甚麼可以煮。

煮了好幾樣東西,然後全都放在一個碟上,看起來甚是滿足,也很夠飽肚。

吃完飯歇一會就外出走一下,到市中心看看,帶著隨時都有可能買到心頭好的興奮心情逛逛看。

然後心血來潮即場看一套電影,電影院很少人,位置甚至可以隨便坐。

快將黃昏,於是到河邊走走,吹吹風。心情很愉快、無憂無慮。

回家了,又煮一頓飯。很豐富的一頓晚餐。

飯後。洗過澡,逕自拿起一瓶紅酒,隨意地、不為甚麼地,喝著喝著。

不自覺已是深夜時份,帶著微醺的感覺,倒在床上,期望有一個好夢。

然後我又醒過來。

才發覺那一切都是夢。

July 22, 2010

如何不把它拿出來寫一寫。

終於都換了手機了。

翻查過去紀錄,原來我在本Blog第一次提到要換手機,已經是足足一年前的事!千呼萬喚望穿秋水,終於遇上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共存的吉日(即上週末),成功入手新電話,如何不教人感動落淚,痛哭流涕。


咳唔,寫得太誇張嗎?一點也不。雖知道新電話其實是遠遠超出本人預算範圍(可參考本文),拿出信用卡付款直到帶著一袋輕巧又沉重的戰利品步出店門口一刻,其實我都沒有甚麼購物後的愉快心情。因為「多拿幾塊錢」出來買電話的那幾塊錢,其實對本人傷害甚深,所以那個痛哭流涕的痛,是真的「入心入肺」的肉赤之痛。

虧那位朋友後來跟我說:「哦,半個月薪水而已。」

「唔止囉掉啦媽。」一、我薪水很低的。二、我儲了兩個月才勉強儲夠錢。

撇開金錢上的傷害,回到手機本身。終於都完成Googlization最後一步了,值得熱烈慶賀。這部手機,大概都不用多介紹吧?就是Nexus one的山寨版。要看詳細資料規格、開箱文,自行Google: HTC Desire去吧。

一直有玩iPod Touch,算是挺熟悉iOS,對比新寵兒Android,不難發現彼此優劣。Android用上手發覺很多時候很多Setting都要摸索一下才找得到,因為太多功能可以自行設定,但iOS能夠自行設定的都放在一個地方,很簡單。(至於其他你想設定但找不到如何設定的呢,那就一定是不讓用家自行設定的了。)所以有人說iOS是不用學習很易上手的OS,而Android就是要慢慢學習的OS,這句話我是很認同的。當然,電話上要用的基本東西,Android都設計得很簡單直接,也不用太花時間去了解啦。

而暫時呢,新手機還是在探索階段,很多東西都還沒搞清楚,所以暫時娛樂還是歸iPod,Android還是負責手機的基本功能就夠。因為用了好多好多好多年(即三年)的手機,我也只是用來打電話加收發訊息(偶然會用很差的相機功能)。習慣一時間改不來,所以也不知道有甚麼一部Smartphone有甚麼好用啦。尤其是我還沒有可以隨時上網的Data Plan。

July 18, 2010

十個爆的中學生作文。

早陣子執拾房間,在床下抽屜找回了這本東西。

(題外話:基本上除衣櫃會一週整理一次以外,會執拾房間其他地方一定是因為:一、需要找東西。二、已經沒地方放置東西和安置整個房間唯一的龐然大物我。這次又是原因一才翻箱倒櫃。)


「書名」不貼了,怕被不速之客找上門尋仇。是一本用現代物料手造的線裝書。當年中學時代,中文老師一時興起,收集了眾人一篇名為:《我認為最美麗的東西》的作文再結集成書。這麼有紀念價值的東西,當然搬過屋還是會留下來。

敵不過時間的洗禮,自己寫過甚麼一早就忘掉了,禁不住好奇隨手翻到屬於自己的一頁。


「嘩,乜我真係寫過咁樣既野?」

雖說「認不出來」是第一個反應,但再翻讀則發覺與自己現在的文字卻仍然一脈相承。雖然上圖仍如本BLOG其他圖片一般可以點擊放大,但請不要過份仔細閱讀(更不要朗讀!),畢竟這只是本人在十年前某一課中文作文堂時為應付這些「抒情」類題材隨意寫出的行貨。上文大意:甚麼勞什子最美麗的東西,我就假裝很玄地以中心思想:"Life itself is beautiful"來交貨。簡而言之,很不知所謂很廢話。

由從前到現在,文筆風格特點綜合如下:

對比很用腦袋但長期要保持政治正確的議論文題材,又或很沒趣的記敘文(因為絕大多數都是寫虛構事情或在我生命中沒有出現過的事情,而我很不懂得無中生有),我比較喜歡寫抒情文。寫抒情的題材時,若果命題不能任由我放縱地把一千個巴仙的負面能量消極情緒一下子全都「倒下去」的話,整篇文章的抒情感覺絕對是淡淡然食之無味的。所以我對於寫這些抒情文的功課,又愛又恨。

絕少大量使用各大行貨式修辭手法去營造誇張的氣氛,很討厭這種造作的感覺。結果是經常寫出一篇又一篇沒有明顯的修辭手法的作文,用的標點盡量簡單,字彙不深奧。(上圖你可以看到了。)但猶幸本人文筆還不太差,語文水平也不壞,絕少錯別字,整體感覺還是挺不壞,雖然印象中從來未拿過甚麼全班作文最高分,但也從不因分數低而重作或因錯別字改正要改足一版原稿紙。

本人一直都是那種「想得太多」的人,印象中在初中時期有老師就已經評價我為「多愁善感」。(嗯,此時此刻回想起,再由本人毫不掩飾地再寫出「多愁善感」這四個大字是形容自身的時候,其實我都「打緊冷震」。)這麼的一個我,其實從前作文都不甘於交行貨。總是在字裡行間寫出一堆看似言之有物但其實毫無意義的個人觀感與理論,但從來都沒人理會。老師總不會對那堆自以為很花心思寫出來的文字有興趣,就好像當我寫廢話湊字數一樣。每次收回作文,總是有點懷才不遇的感覺。或者現在再看,都是過於天真的想法。想得太多了。

至於這篇被結集成書的文章呢,絕對有以上各大特點。這十年來我成長過、長大了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近年來這些好聽就叫抒情,不好聽就叫廢話的文字,慢慢被我捨棄,不是不再寫,但至少不想再發長篇大論的牢騷去告訴別人一個簡單的訊息:Leave me alone。與其花時間寫這些文字記下那些感覺,不如做些事情令自己快樂更好。

同場加映:

嗯,這本東西很多技術上錯漏,就例如某友的這篇:


那個「總括來 」的空白填的應該是「說」。但那個「安安  」到底是怎麼的一回事,我讀了兩遍還是猜不懂是「佳佳」或是「全全」。麻煩當事人下面見面時告知。(其實原本拍下的版本幾乎覆蓋全篇文章,不過我好怕會被打。所以改一下角度靠近點拍少一點…但其實我還是害怕被毒打。)

July 15, 2010

碟頭飯最愛

上班日子外出用膳自然不能避俗地一個月總有幾次要去茶餐廳。無其它的原因,容易找到位子絕對是一大優勢。二來價錢相宜都是重要的因素。

只是無聊想寫一下,有幾款全港通行的款式都是個人近年最愛。(一如以往,這不是食評,也是沒有圖片的。)

一、魚香茄子飯
早兩年以前我是從不吃茄子的,直到有一次,在宿舍飯堂同時買了兩個飯盒,然後把不屬於我的魚香茄子飯跟原屬於是我的雜扒飯掉亂了,欲哭無淚地才勉強吃下第一口(把飯盒交到物主手上後就分道揚鑣了),吃下以後又驚嘆:「咦,又幾好食喎。」就開始了對茄子的熱愛。

二、梅菜扣肉飯
其實我對梅菜的態度是可有可無。整個飯的亮點就在於油膩到不行的扣肉。我知很不健康,但真的抗拒不能。就是肥美才好吃啦。

三、咖哩牛腩飯
與其說喜歡咖哩,不如說我只喜歡牛腩。但牛腩,是一款考驗你當天運氣的食物。有時候很鬆軟,有時候卻「掟死狗」。有一次吃到的一碟飯,兩者兼備。落筆這天吃到的,竟然混雜了肥豬肉當成牛腩!

有時候在四五張大小不一的餐牌之中(對了,你沒發現很多茶餐廳的餐牌都是大小不一的嗎?),找不到想吃的東西,我就會點這幾個東西其中之一。對啦,很油膩嘛,我知道我知道…但真的不能抗拒嘛,尤其是家中幾乎不會吃到的關係。

不要說我毫無新意,悶蛋一名。因為我個性就是如此喜歡在單調中尋找驚喜與快樂。

July 14, 2010

第N次我想醉。

早就說過,我不擅長喝酒。

但近來飯局,我又偏偏有酒必點,只要不太貴。

這晚,不知何故。一小瓶啤酒,加上友人喝不完的大半瓶(全瓶只是100ml)清酒就讓我暈眩了好幾個小時。

唉。搞甚麼鬼。

一個人在街上的時候,還是會唱歌。還是滿口粗言穢語。(有人會問:你平時不也是一口流利的粗口的嗎?)

還是想喝多點,最好醉到斷片。

我到底想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甚麼。

天知道。

July 13, 2010

散落在WEB2.0大海中的記憶

網上太多分身,有時就是太麻煩。尤其是micro-blogging。我有Facebook/Twitter/Google Buzz/微博(對,雖然口裡說不,但最後還是有在微博開戶。)慶幸沒有連Plurk都有開戶。之所以覺得麻煩,其實是太多戶口太多渠道,管理很麻煩。但問題是各有各的不好。

Facebook固然是在朋友之中最多人用的,但問題是它並不能讓你很方便地找回幾個月前的Status Update。留下過的片言隻字跟相關的Comment,如果你有Link的話,還是可以即時找出來。但不停按Older Post & Older Post…個人經驗是只能回溯到最多四個月前的事,唉。

Twitter的確可以有一個完整的存檔,就如Blog一樣。但香港真的很少人用,對我而言,大概因為那些##@@RT還有shortenlink就讓人看起來很像在解碼,看不懂,看不懂。

Google Buzz就是挺方便,一開Gmail就有了,但你知道香港還有多少人不會用Google的服務嗎?我可以告訴你:「好. .多.人!」香港很多很多人都停留在Yahoo跟Hotmail的時代,然後理直氣壯跟我說:Yahoo多好啊!原始人。香港一街都是原始人!!(可不是只有我才這麼說。

微博,抄襲過來改良了的Twitter。##@@等等符號經過微調之後,顯示起來也比較易看,沒那麼火星文。對我而言,唯一的重點就是關注一些都有開戶的Blogger或作家。自己也不太積極參與發言。另外一點就是:它就像是一個Portal。就是不停提供一些資訊給你,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由人組成的Sina/Yahoo,不停更新資訊。就是太嘈吵,也太和諧。另外我覺得網頁設計還是略遜一籌,習慣用了Facebook的不需要Reload Page就可以更新最新資訊,微博的感覺就是特別不暢快,另外,有時瀏覽速度也很慢和整個介面其實很Stupid很不Creative。

以上其實都扯得太遠,我想說,我的東西都亂放了。到底可不可以有一個完美的地方,讓我安定下來?不用在每次上網都開著幾個東西不停轉換在關注在更新在留意?

好吧,說到底,其實都只是我花心。像其他人一樣,只開Facebook或甚至一個不留,不也就解決了所有問題了嗎?只是,我早就說了,我就是想走在Web2.0的洪流裡,看著這世界的發展。

我不要做原始人啦!

July 12, 2010

球賽與我

從前我都不喜愛看足球的。但自從去年五月,在現場看過一場英超以後,至少我都不抗拒看球了,每個星期看一兩晚英超,也成了幾乎是必需的娛樂。


不要跟我談甚麼戰術、組織、漂亮足球、防守反擊,因為我眼中看到的,也只是二十二個人跟一個足球。我到現在還是看不出那些甚麼小組滲入呢…

我最喜歡的是那現場的感覺,整個足球場的觀眾都因為一次進攻、一個射門而牽動情緒。我覺得,那種氣氛之下,沒有人還會對足球冷感的。因為我就是這樣地愛上了看球賽。

還是很想念那個地方呢。

世界盃要完了,但還好一個月後英超聯又回來了。感謝世上還有足球比賽,可以讓人在甚麼都不想做的週末,就看著螢幕發呆,比起看電影更加不需要腦袋。

July 10, 2010

來到最後

不經不覺,我這一年的冗員煙腸生活都快要完結了。開始在想著最後的這一段路,應該怎麼走。最重要的是,可不可以有捷徑縮短這段路。當然啦,我還是好想有長一點的假期。

工作崗位方面,其實手頭上的工作其實都不過是一些ad-hoc,一些可有可無的ad-hoc。不是說在做毫無意義的工作,但即使完成了,也只是長遠地改善整個工作流程;如若放手不做,全世界還是可以如常工作。就是簡短而言,就是我的存在,已經不影響公司日常運作。所以我就自嘲是冗員嘛。但一下子提早抽身而退呢,我又很怕麻煩去申請手續之類之類。如果直到最後合約期一天呢,我又覺得不夠緩衝期去調整心理回歸校園「搏殺」。

煩死了。

心態方面,我其實早就很習慣現況的安逸。這樣的日子,雖然很悶,但也沒甚麼不好(除了財政上)。這樣的工作對於我這個人來說,其實也合拍得很。近來的感覺是,多做一個星期,跟做少一個星期,其實也沒有甚麼分別。就是麻木了。


猶記得當初一開始還是有各種各樣的抱怨。抱怨著這裡氣氛不好,抱怨著我是不是上錯賊船。但適應了,也聽得多了別人的遭遇經歷,其實原來我得到的學懂的還不算少。我一直都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知足的人,就憑著這永遠的安逸感,這個地方還是能容易讓我就安定下來。

反正對於我這個玩樂悠閒主義者來說,我深信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一份工作能完美地符合我的要求,不同的工作對我而言就是從不同的痛苦之中選一個沒那麼難受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懶人。所以呢,隨意就好,安穩就好,我不想做甚麼事業成功的強人企業家。我只想隨心快樂地生活。所以如果有這個可能,長做下去,也並非不可。但可惜我只是一條煙腸。

哎,所以呢,其實我還是應該鼓起勇氣,問一下有沒有機會可以讓我放一個比較悠長的假期,抽身而退了。因為,我還是受夠了,累透了。是時候要走了,要為自己打算了。

唉,一想到這個,頭痛了,煩死人了。

July 08, 2010

如何的春風得意也是人故事。

無論是口裡說不,或是很自嘲地說著:「唉,心淡啦。」

其實心中還是有點酸溜溜,還是介意得很。

關於我在人家心目中隱了形,其實我都不止、再而地抱怨過了。嗯,讓我發多一次牢騷吧。(其實是在辦公室悶得很,但也沒甚麼好寫。)

其實我了解由始而終,也只不過是別人眼中的一個過客。我又何需過份執著這些根本交情不深的友誼?但捫心自問,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種「我應該得到一些從來都不屬於自己的事物」的心理,例如下注一場球賽,買十元賠一百倍,中獎之後,大概都會暗暗抱怨:「早知買一百蚊啦,蝕左。」

如果當初主動點,常常主動約人聚會,大概也不至於淪落至現時隱了形甚至可能人家連我姓甚名誰長甚麼模樣都記不清楚。但,性格使然,就是很怕麻煩,就是不想經歷「約一班人但傾足兩三個星期互相夾Schedule但最後甚麼大型活動都搞不成」的那個過程,所以我選擇化繁為簡重點式擊破,每次聚會都盡量只約最友好的一個至幾個。但久而久之,我也只能/只想約到這幾個。不知道是我放棄了世界,還是世界遺棄了我。


寫到結尾,我這等沒有記得的閒人,其實還是想會有人問我「很久沒見,下星期吃飯好嗎?」雖然到時出席以後,我還是有機會當場隱形沒人理,然後心底暗呼納悶。

論點自相矛盾兜兜轉轉,最後最後我還是覺得安於現狀,跟真正熟絡的好友長期保持聯絡,比起出席一堆無謂的應酬更好啦。

July 06, 2010

嬲嬲地。

早陣子跟好友們吃飯,當時大約只是世界盃剛開始淘汰賽的階段。言談中提及到某球迷在某天好像沒看到他看深宵時刻的重點球賽。

「哦,我去左朋友屋企過夜睇波嘛,個晚嬲嬲地諗住訓一訓先起身睇波。點知唔知醒,起身個下都已經臨完場囉。」友人解釋著。

「嘩,咁睇黎你真係好嬲喎。」某友立即駁斥。

「踢得都唔係咁差唧,唔駛咁嬲呀?」另一位也加入戰團。

「今晚我都嬲嬲地,十六強邊隊對邊隊話?唉,嬲嬲地唔睇啦!」其他人都一起「抽水」了。

「係啦,我都嬲嬲地啦。」眾人都學會這詞語的新用法了。

於是自那次起,「嬲嬲地」忽然間就成為了我們幾個友人的一個慣用語。「嬲嬲地」也就成了「眼訓」的代名詞。每晚過了凌晨十二點,MSN Chatroom總有人說:「今晚我都嬲嬲地,唔睇波啦。」

很有趣的嬲嬲地。很有趣的一班老朋友。



當然我還是會用上它的本義。尤其是我真的「嬲嬲地」的時候。

近日最令人「嬲嬲地」的事莫過於「有錢都買唔到」。

整個事件分為兩部分。先交代背景。
一、近日有一部新推出的手機HTC Wildfire,挺合我意,打算七月初發了薪金就去買。
二、近來有一位朋友也想換手機。

無獨有偶,這朋友其實跟上文的球迷也是同一人。該名蛋散,某夜跟我討論著各大Smartphone的優劣,其中提到:「$3K尾的HTC Legend有點貴。」

然而第二天卻傳來幾個短訊「已買了Legend!」「你也買Legend吧,不要買野火(即Wildfire)了。」那個下午,這幾個從暴發戶傳過來的短訊就一下子把我「惹火」了。當時就下決心「嬲嬲地,今晚就去買。」

這是第一個「嬲」。

當晚就到各大商戶一逛,但各大連鎖店的店員同聲異口地說:「HTC Wildfire唔知幾時先返貨。」得知這「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的消息,我當下就灰了。其實這手機並不是甚麼限量版或期間限定,更不是極具生活態度的iPhone,它只是一部定位在低階智能電話市場的中價機而已。但為什麼只在市面推出幾天就全港門市宣告售罄?

唯一合理解釋是,其實各商戶進貨很少。一想到全城斷市,我真的嬲到想買一部同品牌的旗艦機HTC Desire,向近日也一邊喊窮一邊卻買了高階機的友人示威。但,怎麼可能突然很隨意地就能夠多動用二千大洋出來買機?

這是第二個「嬲」。

但這兩個「嬲」串連在一起,其實我都不止嬲嬲地了,絕對是「好 嬲」。

我大概會嬲到我終於換到手機為止。

嗚。

July 04, 2010

如何寫一篇悶到死的食評

標題:按個人喜好,可直接寫該店名稱,也可加上形容詞,也有人會不著邊際隨便寫幾隻字。

(一)背景
(甲)為何會吃飯?
  1. 跟友人吃飯
  2. 自己一個吃飯
  3. 家庭聚會
  4. 獲邀請出席飯局
(乙)為何選這餐廳?
  1. 網上評價不錯
  2. 經常光顧已成習慣
  3. 友人推介/挑選
  4. 隨意看到

過渡:
  1. 交代輪候時間   或
  2. 提示讀者預先訂座 或
  3. 地點很不好找

(二)點菜前先從環境說起
(甲)文中可以提及的重點:
  1. 地點
  2. 座位
  3. 裝修
  4. 衛生
  5. 餐牌
  6. 前菜
  7. 小食
  8. 茶水
  9. 餐具
(乙)通常這部分的描述評價均為:
  1. 一面倒的好
  2. 瑕不掩瑜
  3. 很一般
(除非全文為批評劣食/黑店而寫,本範本並不考慮此因素)

作者可按需要在本部分加上插圖
數量:一到三張不等(典型組合:餐牌、天花裝修、小食各一)

過渡:點了甚麼菜式,是套餐或是單點

(三)正題
(甲)文字描述
從這部分開始,潛規矩為一道菜至少有一幅插圖和一段文字描述及個人評價。

如對食物做法很有研究者,可以寫出詳細描述每一道菜是怎樣煮出來的,並且加上個人評語:如果怎樣怎樣,味道應該就可以更怎樣怎樣。

如有做足準備工夫者,必定預定拍下帳單或餐牌,好讓在寫食評時加插完整菜式名稱及價格等資訊以供參考。

第一道菜常用詞彙:(等了好久第一道菜終於上台…/才沒多久侍應就端來這個…)

評價食物慣用語:(順序為最正面到最負面)

  1. 很有驚喜/強烈推薦/全晚的亮點
  2. 恰到好處
  3. 想像得到的味道
  4. 甜/酸/苦/辣/咸了點
  5. 偏甜/酸/苦/辣/咸
  6. 味道有點怪
  7. 勉勉強強地清了碟
  8. 不夠熱/攤涼了/很韌
  9. 好難吃/咬了一口就放棄
  10. 沒有試

(乙)插圖技巧

  1. 最好利用大光圈營造出淺景深的效果突出主體。
  2. 若是全自動傻瓜機,亦必需使用微距效果作Close-up。
  3. 切勿Out-focus,失焦請重拍直到效果滿意為止。
  4. 上傳之前建議先用軟件作後期製作:推高飽和度及調節光暗令食物色彩更亮麗、按個人風格剪裁整幅照片、並可按個人喜好加上網址或水印或相框以防止盜用。

這連結的食評照片為錯誤示範。

下圖則為大光圈的示範。(另外我需要承認這幅圖的角度構圖是很實驗性的。)


Close-up也不一定是指定動作啦,早陣子有看過攝影書,有時候簡單地由上垂直拍下去,效果也很好。當然要視乎那是甚麼食物了。(那本書用到的例子是English Full Breakfast。)


(丙)漏拍了照片的時候:
當描述到第N個菜式的時候,如發現有某些不是重點的菜式沒拍照片,可使用以下一句:「當晚還吃了這個跟那個,但食物都被餓狗上身的同伴們直接搶先食下而沒拍下照片。」

轉折位:吃得很飽還要點甜品或記述餐廳不佳服務製造出的小插曲。

(四)結尾
結帳埋單為:$x,xxx,平均每人消費幾多。(如遇上特別場合,請注明多謝某人請客)並用不多於五十字總結對本店的評價,常用語為:請客都不要再來/一試無妨但名過於實/很值得推薦和常來。

最後請加上店名,地址及查詢電話作參考。(有心者可附上Google Map指明大約座標)這個結尾資訊重要的地方是:不是主要讓讀者看的,是Google看的。

July 03, 2010

它一小節也許足夠你抖震

對我而言,現在的流行曲,很少能夠到達百聽不厭的境界。

很多時候,新歌派台的那段時日,播得太多,自己又不自覺地播了很多很多次。

終於,播爛了。到某一個程度以後,你一旦再聽到那前奏響起,你只想快快Skip了這首歌。

然而隔了一段時日以後,偶然在一個深夜,或在一個懶洋洋、陽光充沛藍天白雲的下午,耳邊忽然響起了一首曾經很熟悉的旋律,就能讓你重新再愛上。

這兩天聽著演唱會的CD,縱然歌者聲線不太好,但還是觸動了我的神經,對這首歌忽然又有一番「愛火重燃」的滋味。


愛上一首歌,也許就如愛上世界一切事物一樣,縱然是愛上,也不可能一直地沉溺。不然只會是由愛生恨。

只因為世界沒有真正的永恆。



另外,這天在腦海中不停響起的還有這首網路大熱作品,在此向各位分享推介一下,讓大家都一齊來感受這種清新悠閒與繞樑三日融為一體的感覺。

救命,我在昨天只聽了一分鐘就已經讓人在這幾天腦海中重播九萬次,在辦公室內沒有音樂,耳邊就是很自然地感覺到「這首歌的存在」,好恐怖。值得慶賀的是,香港終於有自家本土出品的洗腦作品了。

July 02, 2010

兩句故事結局還有少許辦公室生存之道。

還記得上回提及的Presentation嗎?

落筆一刻,整個工作對我而言仍未正式完結(我想直到Presentation那天我才可以安心close file吧)。但根據這一個月斷斷續續的Follow-up,其實都可以準備結案陳詞了。

其實我交完初稿以後,老闆還是如我所料地「照單全收」

的確,我的Design怎麼可能有人會不收貨?

然而這一個月還是間中要修改再修改。主要都是因為她改了內容,然後其中幾張Slide的格式又「順手地」執一執。好,這次改一版,那次又突然要把一整個的Word File、一版Spreadsheet放進去中間…(最後我把那些File列印成圖片放進去。)

然後好啦,這天又改內容。

終於在改內容的時候我的Template Design都被「順手地」改掉了。

嗚,我的「Web2.0世代 x Keynote簡約風格」一下子打回原形倒退到「Microsoft Office 2000年代」。

關鍵在那裡你知道嗎?

有否聽過有個上年紀的產物叫做「文字藝術師」?

你知道當文字藝術師配上新細明體的英文字體是如此令人反胃的設計嗎?


「改顏色唔緊要,點解要用隻咁核突既字型呢。」我心想。

「唔,我見你個標題字型改左,要跟返呢個定用返我舊個個?」我垂死掙扎著。

唉。

我決定不會在修改完畢後,很自戀地再從頭播放一遍。

我也不會跟別人說,這個第七版的Template是本人設計的。

需知道,望著那字型,我就自然覺得這是會在彈出文字時會先自轉兩圈再加上好九十年代的音效那一種。

嗚。

故事完。我希望不要再發生甚麼令我值得寫下來的事情。



然後近來同一個Office的另一個Team的工作我都在做了。

為什麼?是因為我太空閒、太冗員而又不准我在上班時間打Blog嗎?

非也。是因為我知道得太多。整個Office居然就只得我一個八十後懂得寫Excel Macro。

然後不知道在甚麼高層會議中,甚麼人點了我的名。「阿邊個識架應該。」

於是我就獲邀出席了一次飯局,參加一次會議,再加一個Training,然後寫了幾天Macro。

「可唔可以加呢個?可唔可以咁樣做?」

好好好,我全都會,我都是萬能的。

只要一個人稱自己為「識電腦」,所有電腦問題他都可以應付得了,「識電腦」就是等於萬能。

你們不都是這樣想的嗎!?

嗯,自從近來在辦公室發生這些事之後,我下定決心,下一份工要低調,最好不要在人家心目中留下一個「識電腦」的印象。

這是會害死自己的。

不是因為我推卸責任,而是當全世界都把你當作是萬能俠的時候,你一句「呢個唔識」可是會扣分的。因為當人家認定你是「萬能」的時候,你就要隨時準備轉個身就撕開恤衫變身然後飛上天。但做萬能俠,都被人認定為「應份」的,下次一出問題還是會找上你。但升職加薪與你的傑出表現,又其實沒有必然關係。

世界沒有萬能俠,有萬能俠本領的人也早就全都「上位」去指揮使喚那些不是萬能俠的人。

而我,我只想做一個聰明的平凡人。

所以,要低調。

June 30, 2010

討厭你。

討厭香港天氣。

冬天完結了以後,就是連續大半年令人討厭的天氣。

春天固然是最討厭,但夏天也是很可惡。

討厭夏天悶熱得讓人沒精打采。

討厭夏天下著一整個星期大雨。

討厭夏天就是永遠只有這兩種天氣不斷在交替。

討厭香港這種天氣,更討厭香港的夏天永遠都讓人覺得空氣極差、呼吸困難。


但我卻很喜歡地球另一邊。

縱然下著雨,都溫柔得不讓人感到一絲的厭惡。

更何況根本就沒多少個下雨天。

很討厭現狀,很懷念過去。

都不過是人類一種的本性。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